人巨細胞病毒于轉染細胞的復制機制探究
摘要
人巨細胞病毒(HCMV)基因重組質粒,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轉染人成纖維細胞,結合熒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共聚焦顯微技術,系統分析HCMV在基因編輯細胞中的復制動態。結果顯示,HCMV IE2蛋白顯著調控病毒DNA合成,且宿主細胞NF-κB信號通路參與復制調控。HCMV致病機制提供了新視角。
引言
人巨細胞病毒(HCMV)是一種廣泛傳播的β-皰疹病毒,可引發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嚴重并發癥。其復制機制復雜,涉及病毒基因與宿主因子的多重互作。近年研究表明,病毒立即早期蛋白(如IE2)在啟動DNA復制中起核心作用,但具體調控網絡尚未完全解析?;蜣D染技術為模擬病毒感染及研究病毒-宿主互作提供了高效模型。然而,現有研究多聚焦于病毒單獨感染,對基因編輯細胞中HCMV復制的動態特征缺乏系統分析。
HCMV IE2基因過表達及敲低細胞模型,結合病毒基因組實時追蹤技術,旨在揭示IE2蛋白在復制周期中的分子功能,并探討宿主信號通路的調控作用,為抗病毒靶點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實驗材料與方法
1. 細胞培養與病毒株
人成纖維細胞系(HFF)于含10%胎牛血清(某試劑)的DMEM培養基中培養,條件為37℃、5% CO?。HCMV AD169株經超速離心純化,滴度測定采用空斑形成實驗(某試劑)。
2. 質粒構建與轉染
設計針對HCMV IE2基因的shRNA序列及過表達載體(pCMV-IE2),通過某試劑DNA聚合酶進行擴增。使用威尼德電穿孔儀(參數:電壓150 V,脈沖時長5 ms)將質粒轉染HFF細胞,轉染后48小時收集細胞,Western blot驗證IE2表達效率。
3. HCMV復制動態分析
轉染細胞接種HCMV(MOI=1),分別于感染后12、24、48、72小時收集樣本:
1. 病毒DNA定量:提取細胞總DNA,采用某試劑SYBR Green熒光定量PCR檢測HCMV UL83基因拷貝數(引物序列:F-5′-CGACGCGATCTGACGGTTA-3′,R-5′-TGCAGCTCCTTCGTCATTCT-3′)。
2. 病毒蛋白檢測:裂解細胞后,使用某試劑BCA法測定蛋白濃度,Western blot檢測IE2、pp65蛋白表達(一抗稀釋比1:1000)。
3. 亞細胞定位觀察:4%多聚甲醛固定細胞,抗IE2抗體(某試劑)標記后,威尼德共聚焦顯微鏡觀察核內聚集情況。
4. 宿主信號通路調控實驗
采用某試劑NF-κB抑制劑(BAY 11-7082,10 μM)預處理細胞1小時,感染HCMV后檢測病毒DNA合成及IE2表達變化。威尼德分子雜交儀用于Southern blot分析病毒基因組整合狀態。
5. 數據統計
實驗重復3次,數據以均值±標準差表示,GraphPad Prism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顯著差異)。
結果與分析
1. IE2蛋白對HCMV復制的調控作用
過表達IE2的細胞中,HCMV DNA拷貝數在感染48小時后較對照組升高3.2倍(p<0.01),而shRNA敲低組病毒復制被顯著抑制(下降78%)。Western blot顯示IE2過表達促進pp65晚期蛋白提前表達,提示IE2可能加速病毒復制進程。
2. 病毒DNA合成與宿主NF-κB通路關聯
NF-κB抑制劑處理組中,HCMV DNA拷貝數較未處理組減少62%(p<0.05),且IE2蛋白表達水平同步下降。Southern blot結果顯示,抑制劑處理導致病毒基因組線性化形式占比增加,暗示NF-κB可能通過維持病毒環狀DNA結構促進復制。
3. IE2核內聚集與復制復合體形成
共聚焦顯微圖像顯示,IE2蛋白在感染后24小時形成核內特異性斑點結構,與宿主DNA聚合酶共定位。過表達IE2的細胞中,斑點體積增大且數量增多,表明IE2可能通過招募宿主因子組裝復制復合體。
討論
HCMV IE2蛋白通過直接增強病毒DNA合成效率,并依賴宿主NF-κB信號通路維持基因組穩定性。IE2核內聚集體的形成提示其可能作為支架蛋白,整合病毒與宿主復制機器。此外,NF-κB的調控作用為抗病毒治療提供了潛在靶點——抑制該通路可破壞病毒基因組環化,阻斷復制進程。然而,IE2如何特異性招募宿主因子仍需進一步解析。
結論
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依賴于IE2蛋白對病毒DNA合成的直接調控及宿主NF-κB通路的協同作用。本研究建立的基因編輯-病毒感染聯合模型,為深入解析復雜病毒-宿主互作機制提供了可靠平臺。
參考文獻
1. HDV基因在轉染細胞中的復制和表達 [J] . 蔣業貴 . 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 . 1999,第002期
2. HCMV截短UL83基因真核表達重組體的構建、轉染及其免疫效力研究 [J] . 高榮保 ,李艷秋 ,王明麗 . 微生物學報 . 2006,第003期
3. HCMV基因在人和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中表達的差異性研究 [J] . 楊瑞 ,王斌 ,錢冬萌 . 微生物學雜志 . 2013,第005期
4. 轉染DJ-1和DJ-1L166P基因的NIH3T3細胞中tau基因表達的研究 [J] . 張梅英 ,藺美娜 ,楊葳 .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 . 2008,第006期
5. 人胰島素基因在NIH3T3細胞中的基因轉染和表達的研究 [J] . 謝海鷹 ,徐焱成 ,孫家忠 . 中國糖尿病雜志 . 2005,第005期
標簽:紫外交聯儀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人巨細胞病毒于轉染細胞的復制機制探究
- 人巨細胞病毒(HCMV)基因重組質粒,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轉染人成纖維細胞,結合熒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共聚焦顯微技術,系統分析HCMV在基因編輯細胞中的復制動態。
-
- 人巨細胞病毒于基因轉染細胞復制機制解析
- 人巨細胞病毒(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通過構建HCMV基因轉染細胞模型,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基因轉染,結合紫外交聯儀和分子雜交儀進行病毒復制相關基因的檢測與分析。
-
- 人巨細胞病毒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研究
- 人巨細胞病毒(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通過構建HCMV基因轉染細胞模型,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基因轉染,采用qPCR、Western blot等技術分析病毒復制過程。
-
- K562 細胞電穿孔轉染效率的探究
- K562細胞電穿孔轉染效率及其關鍵因素,通過構建高效遺傳轉化體系,提升基因轉移效率。實驗采用多種參數優化電穿孔條件,并分析外植體處理和遺傳轉化策略的影響。
-
- 原位核酸雜交于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的應用
- 針對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中精準定位與定量的需求,本研究構建基于威尼德 HB-500 原位雜交儀的檢測體系。通過優化雜交條件并對比傳統方法,驗證該技術對 HPV 的檢測效能。
-
- 褪黑素于電穿孔轉染細胞里的運用探索
- 褪黑素在電穿孔轉染細胞中的應用,發現褪黑素能顯著降低細胞凋亡率,提高成纖維細胞的轉染效率,并對細胞生長具有促進作用。這一發現為褪黑素在轉基因動物生產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參考,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
-
- 人源可溶性FL基因轉染細胞構建及功能活性機制研究
- 人源可溶性FL(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基因表達載體,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轉染HEK293細胞,篩選穩定表達株并驗證其功能活性。
-
- 基因轉染人羊膜細胞干預顱腦創傷大鼠海馬修復機制研究
- 基因轉染人羊膜細胞(hAMCs)對顱腦創傷(TBI)大鼠海馬修復的調控機制。通過構建大鼠TBI模型,移植過表達神經營養因子的基因修飾hAMCs,結合行為學、分子生物學及組織學分析
-
- 實驗探究供者基因轉染誘導免疫耐受機制
- 供者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基因轉染誘導受體免疫耐受,探索其在器官移植中的應用潛力。實驗采用C3H小鼠為供體,C57B/L小鼠為受體,利用脂質體轉染技術將供者MHC基因轉入受體胸腺細胞。
-
- 腫瘤細胞GMCSF基因逆轉錄病毒轉染機制
- 在優化山羊胎兒成纖維細胞外源基因轉染與整合效率,通過對比電穿孔參數、質粒載體結構及篩選標記組合對轉染結果的影響。
-
- 探究脂質體轉染試劑細胞毒性大的成因
- 摘要: 本文深入探討了脂質體轉染試劑細胞毒性大的成因。脂質體轉染試劑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工具,其細胞毒性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通過對其作用機制、成分以及與細胞相互作用的分析。
-
- 細胞鋪板密度對 siRNA 轉染意義探究
- 細胞鋪板密度在 siRNA 轉染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及其對轉染效果和后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和系統的分析,揭示了細胞鋪板密度與 siRNA 轉染之間復雜而緊密的關系。
-
- 初步探究電轉法用于modRNA細胞轉染
- 電轉法(電穿孔法)在修飾的信使核糖核酸(modRNA)細胞轉染中的應用效果及相關特性。通過優化電轉參數,實現了在HEK293和HeLa細胞系中高效的modRNA轉染,并評估了轉染效率、細胞活力及基因表
-
- 探究電穿孔和脂質體轉染不同細胞效率
- 電穿孔法和脂質體法在轉染不同細胞系時的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通過對比實驗,分析了兩種方法在HeLa、CHO和293T細胞中的轉染效率、細胞毒性及適用性。
-
- 詳細探究電穿孔法對水牛兩種細胞的轉染
- 電穿孔法將水牛脂肪干細胞(BASC)和成纖維細胞(BFF)進行基因轉染,通過優化電穿孔參數,實現了高效的基因導入。實驗結果顯示,電穿孔法對早期代數細胞具有較高的轉染效率和相對存活率。
-
- 豬瘟病毒抗性基因轉染仔豬皮膚成纖維細胞機制研究
- 豬瘟病毒抗性基因表達載體,利用電穿孔技術將其轉染至仔豬皮膚成纖維細胞中,評估轉染效率及抗病毒效應。實驗結果顯示,轉染后細胞中抗性基因mRNA及蛋白表達顯著上調,且對豬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顯著增強。
-
- 探究胺基化碳納米管用于細胞基因轉染效果
- 胺基化碳納米管(Amino-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AM-CNTs)在細胞基因轉染中的應用效果。通過構建AM-CNTs介導的基因轉染體系,實驗驗證了其在提高轉
-
- 探究用電穿孔法轉染昆蟲細胞重組桿狀病毒
- 電穿孔法將重組桿狀病毒基因組轉染至昆蟲細胞的過程。研究通過優化轉染條件,比較了電穿孔法與脂質體轉染法的效率,并評估了子代病毒的感染能力。結果顯示,電穿孔法具有操作簡便、周期短、成本低等優點,為重組桿狀
-
- 探究心房肽 cDNA轉染細胞對高血壓調控
- 探討心房肽(ANP)cDNA轉染細胞對高血壓的調控作用,通過構建微囊化ANP cDNA轉染細胞體系,觀察其對高血壓大鼠模型的血壓及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
-
- 人BAFF基因轉染細胞單克隆抗體特性研究
- 人 BAFF 基因轉染細胞單克隆抗體特性。通過精心構建轉染體系、篩選高表達克隆、制備單克隆抗體,運用多技術從分子、細胞、功能層面剖析。經系列實驗,精準揭示其特異性、親和力等特性,為免疫疾病診療提供關鍵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文章
- 農業技術:改變牛的基因而不是改變環境
- 光學相干層析技術,給昆蟲做“心電圖”
- 《J. Comput. Civ. Eng.》--無人機高光譜圖像與人機交互增量半監督學習相結合的材料狀況評估
- 【應用】生物醫學包埋新選擇——使用步琦微膠囊造粒儀B-390/B-395Pro制備硫酸鹽纖維素微膠囊體
- 臺式無掩膜光刻機助力 Nature Electronics:基于單層 MoS 的類腦仿生神經元,實現內在可塑性!
- 香港理工大NiTi合金研究揭秘:FLIR X8583如何突破熱行為觀測技術瓶頸?
- 《Nature Materials》!石墨烯磁性如何被“看見”?國儀量子SNVM助客戶實現石墨烯自旋器件關鍵突破
- Cytiva濃縮離心管選擇指南
- 多參數水質重金屬檢測儀故障分析與排除
- 實驗型高壓均質機用途及功能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