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細胞病毒于基因轉染細胞復制機制解析
摘要
人巨細胞病毒(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通過構建HCMV基因轉染細胞模型,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基因轉染,結合紫外交聯儀和分子雜交儀進行病毒復制相關基因的檢測與分析。實驗結果表明,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受到多種宿主因子的調控,為深入理解HCMV的復制機制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
引言
人巨細胞病毒(HCMV)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類中的皰疹病毒,能夠引起多種疾病,尤其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致病性。HCMV的復制機制復雜,涉及病毒與宿主細胞之間的多重相互作用。近年來,基因轉染技術的發展為研究HCMV的復制機制提供了新的工具。通過將HCMV基因導入宿主細胞,可以模擬病毒感染過程,進而研究病毒復制的分子機制。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轉染技術,結合威尼德電穿孔儀、紫外交聯儀和分子雜交儀等先進儀器,深入探討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
實驗部分
1. 細胞培養與基因轉染
1.1 細胞培養
實驗選用人胚胎腎細胞(HEK293)作為宿主細胞。細胞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基中,置于37℃、5% CO2的培養箱中培養。細胞傳代時使用0.25%胰酶消化,每2-3天傳代一次。
1.2 基因轉染
將HCMV的UL54基因克隆至某試劑提供的pEGFP-C1載體中,構建重組質粒pEGFP-UL54。使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基因轉染。具體步驟如下:
1. 將HEK293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密度為1×10^6 cells/孔。
2. 待細胞密度達到80%時,用PBS洗滌細胞兩次。
3. 將10 μg pEGFP-UL54質粒與100 μL電穿孔緩沖液混合,加入電穿孔杯中。
4. 使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設置參數為電壓200 V,電容950 μF,進行電穿孔。
5. 電穿孔后立即加入2 mL預熱的完全培養基,輕輕混勻后轉移至6孔板中。
6. 將細胞置于37℃、5% CO2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
2. 病毒復制相關基因的檢測
2.1 RNA提取與反轉錄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TRIzol試劑提取細胞總RNA。具體步驟如下:
1. 將轉染后的HEK293細胞用PBS洗滌兩次,加入1 mL TRIzol試劑,充分裂解細胞。
2. 加入200 μL氯仿,劇烈震蕩15秒,室溫靜置5分鐘。
3. 4℃、12000 g離心15分鐘,取上層水相。
4. 加入500 μL異丙醇,顛倒混勻,室溫靜置10分鐘。
5. 4℃、12000 g離心10分鐘,棄上清。
6. 用75%乙醇洗滌RNA沉淀,4℃、7500 g離心5分鐘,棄上清。
7. 室溫干燥RNA沉淀5分鐘,溶于20 μL DEPC水中。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反轉錄試劑盒進行cDNA合成。具體步驟如下:
1. 取1 μg總RNA,加入1 μL Oligo(dT)18引物,70℃孵育5分鐘。
2. 加入4 μL 5×反應緩沖液、2 μL dNTP混合物、1 μL RNase抑制劑和1 μL反轉錄酶,42℃孵育60分鐘。
3. 70℃孵育10分鐘終止反應,得到cDNA。
2.2 實時熒光定量PCR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SYBR Green qPCR試劑盒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具體步驟如下:
1. 設計HCMV UL54基因的特異性引物,上游引物:5'-ATG GAC GGC GAC GAC GAC-3',下游引物:5'-TCA GGC GGT GGT GGT GGT-3'。
2. 反應體系:10 μL SYBR Green Mix,1 μL cDNA,0.5 μL上游引物,0.5 μL下游引物,8 μL ddH2O。
3. 反應條件:95℃預變性5分鐘;95℃變性15秒,60℃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共40個循環。
4.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實時熒光定量PCR儀進行檢測,分析Ct值。
3. 蛋白質表達與檢測
3.1 蛋白質提取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RIPA裂解液提取細胞總蛋白。具體步驟如下:
1. 將轉染后的HEK293細胞用PBS洗滌兩次,加入200 μL RIPA裂解液,冰上裂解30分鐘。
2. 4℃、12000 g離心15分鐘,取上清。
3.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BCA蛋白定量試劑盒測定蛋白濃度。
3.2 Western blot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Western blot試劑盒進行蛋白質檢測。具體步驟如下:
1. 取30 μg蛋白樣品,加入5×SDS上樣緩沖液,煮沸5分鐘。
2. 進行SDS-PAGE電泳,電壓80 V,時間2小時。
3. 將蛋白轉移至PVDF膜上,電壓100 V,時間1小時。
4. 用5%脫脂牛奶封閉1小時。
5. 加入一抗(抗-UL54抗體,1:1000稀釋),4℃孵育過夜。
6. 用TBST洗滌3次,每次10分鐘。
7. 加入二抗(HRP標記的抗兔IgG,1:5000稀釋),室溫孵育1小時。
8. 用TBST洗滌3次,每次10分鐘。
9.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ECL發光液顯色,曝光成像。
4. 病毒復制動力學分析
4.1 病毒滴度測定
使用某試劑提供的病毒滴度測定試劑盒進行病毒滴度測定。具體步驟如下:
1. 將轉染后的HEK293細胞培養上清收集,4℃、12000 g離心10分鐘,取上清。
2. 將上清進行10倍系列稀釋,接種于96孔板中的HEK293細胞單層上。
3. 37℃、5% CO2培養7天,觀察細胞病變效應(CPE)。
4. 計算病毒滴度,以TCID50/mL表示。
4.2 病毒復制曲線繪制
將轉染后的HEK293細胞培養上清在不同時間點(0、24、48、72、96小時)收集,測定病毒滴度。以時間為橫坐標,病毒滴度為縱坐標,繪制病毒復制曲線。
5. 宿主因子調控分析
5.1 RNA干擾
設計針對宿主因子(如IE2、UL84)的特異性siRNA,使用某試劑提供的siRNA轉染試劑進行轉染。具體步驟如下:
1. 將HEK293細胞接種于6孔板中,密度為1×10^6 cells/孔。
2. 待細胞密度達到50%時,將100 nM siRNA與5 μL轉染試劑混合,加入細胞中。
3. 37℃、5% CO2培養48小時。
5.2 宿主因子表達檢測
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檢測宿主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方法同2.2和3.2。
6. 數據分析
所有實驗數據均進行三次獨立重復實驗,結果以均值±標準差表示。使用某試劑提供的統計分析軟件進行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HCMV基因轉染細胞模型,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紫外交聯儀和分子雜交儀等先進儀器,深入探討了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實驗結果表明,HCMV的復制受到多種宿主因子的調控,為深入理解HCMV的復制機制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
參考文獻
1. HDV基因在轉染細胞中的復制和表達 [J] . 蔣業貴 . 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 . 1999,第002期
2. HCMV截短UL83基因真核表達重組體的構建、轉染及其免疫效力研究 [J] . 高榮保 ,李艷秋 ,王明麗 . 微生物學報 . 2006,第003期
3. HCMV基因在人和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中表達的差異性研究 [J] . 楊瑞 ,王斌 ,錢冬萌 . 微生物學雜志 . 2013,第005期
4. 轉染DJ-1和DJ-1L166P基因的NIH3T3細胞中tau基因表達的研究 [J] . 張梅英 ,藺美娜 ,楊葳 . 實驗動物與比較醫學 . 2008,第006期
5. 人胰島素基因在NIH3T3細胞中的基因轉染和表達的研究 [J] . 謝海鷹 ,徐焱成 ,孫家忠 . 中國糖尿病雜志 . 2005,第005期
6. 啤酒酵母細胞中缺失pmt1和pmt2基因能拯救內質網膜伴侶分子ted1基因缺失的復制壽命 [C] . 崔紅晶 ,趙煒 ,陳杰 . 第二屆全國抗衰老醫學大會暨首屆中國干細胞與抗衰老美容高峰論壇 . 2012
7. EGS抑制HCMV UL49基因表達及病毒復制的研究 [A] . 張文軍 . 2006
8. Pharmaceutical Studies for Gene Therapy: Expression of Human Cu, Zn-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Transfected by Lipofection in Rat Skin Fibroblasts [J] . Kohshi Nishiguchi, Kazue Ishida, Masanori Nakajima,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 1996,第8期
9. Kinetics of HCMV immediate early mRNA expression in stably transfected fibroblasts [J] . Snaar SP., Verdijk P., Tanke HJ.,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 2002,第2期
10. Kinetics of HCMV immediate early mRNA expression in stably transfected fibroblasts. [J] . Snaar SP, Verdijk P, Tanke HJ,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 2002,第Pta2期
標簽:原位雜交儀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人巨細胞病毒于基因轉染細胞復制機制解析
- 人巨細胞病毒(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通過構建HCMV基因轉染細胞模型,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基因轉染,結合紫外交聯儀和分子雜交儀進行病毒復制相關基因的檢測與分析。
-
- 人巨細胞病毒于轉染細胞的復制機制探究
- 人巨細胞病毒(HCMV)基因重組質粒,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轉染人成纖維細胞,結合熒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共聚焦顯微技術,系統分析HCMV在基因編輯細胞中的復制動態。
-
- 人巨細胞病毒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研究
- 人巨細胞病毒(HCMV)在基因轉染細胞中的復制機制。通過構建HCMV基因轉染細胞模型,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進行基因轉染,采用qPCR、Western blot等技術分析病毒復制過程。
-
- 腫瘤細胞GMCSF基因逆轉錄病毒轉染機制
- 在優化山羊胎兒成纖維細胞外源基因轉染與整合效率,通過對比電穿孔參數、質粒載體結構及篩選標記組合對轉染結果的影響。
-
- 人源可溶性FL基因轉染細胞構建及功能活性機制研究
- 人源可溶性FL(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基因表達載體,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轉染HEK293細胞,篩選穩定表達株并驗證其功能活性。
-
- 基因轉染人羊膜細胞干預顱腦創傷大鼠海馬修復機制研究
- 基因轉染人羊膜細胞(hAMCs)對顱腦創傷(TBI)大鼠海馬修復的調控機制。通過構建大鼠TBI模型,移植過表達神經營養因子的基因修飾hAMCs,結合行為學、分子生物學及組織學分析
-
- 人BAFF基因轉染細胞單克隆抗體特性研究
- 人 BAFF 基因轉染細胞單克隆抗體特性。通過精心構建轉染體系、篩選高表達克隆、制備單克隆抗體,運用多技術從分子、細胞、功能層面剖析。經系列實驗,精準揭示其特異性、親和力等特性,為免疫疾病診療提供關鍵
-
- 人 ICOS 基因轉染細胞助力抗體生成
- 人 ICOS 基因轉染細胞對抗體生成的促進作用。綜合運用前沿生物技術,構建轉染體系、篩選適配細胞,模擬免疫微環境給予刺激,從分子、細胞層面深度剖析機制,旨在為提升抗體生成效能、優化免疫治療策略筑牢根基
-
- 豬瘟病毒抗性基因轉染仔豬皮膚成纖維細胞機制研究
- 豬瘟病毒抗性基因表達載體,利用電穿孔技術將其轉染至仔豬皮膚成纖維細胞中,評估轉染效率及抗病毒效應。實驗結果顯示,轉染后細胞中抗性基因mRNA及蛋白表達顯著上調,且對豬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顯著增強。
-
- 分泌人可溶性 FL 基因轉染細胞活性解析
- 分泌人可溶性FL基因轉染細胞的活性及其生物學效應。通過構建人可溶性FL基因的真核表達載體,并轉染至目標細胞,檢測轉染細胞的活性變化及FL基因的表達水平。
-
- 構建人HVEM基因轉染細胞株促 T 細胞
- 構建人 HVEM 基因轉染細胞株對 T 細胞的促進作用。詳述實驗流程,涵蓋細胞株選取、HVEM 基因克隆、轉染方法、T 細胞共培養及功能檢測等環節,旨在揭示其免疫調節機制,為免疫治療開拓新路徑。
-
- 電穿孔技術于基因轉染效率的探索
- 在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中,基因轉染效率的提升一直是關鍵的研究方向。電穿孔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基因轉染手段,其在突破細胞屏障、高效導入外源基因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對電穿孔技術在基因轉染效率方面的
-
- 煙草曲莖病毒復制蛋白基因原核表達優化
- ?煙草曲莖病毒(TbLCV)復制蛋白基因的原核表達體系構建為目標,通過威尼德Gene Pulser 630指數衰減波電穿孔儀實現高效轉化。
-
- 多藥耐藥基因轉染CIK細胞耐藥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
- 多藥耐藥基因(MDR1)轉染至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探索其耐藥性增強機制及臨床應用潛力。實驗采用電穿孔技術實現基因轉染,并通過體外耐藥性評估和動物模型驗證功能。
-
- 丙型肝炎病毒非結構蛋白4B轉染細胞差異表達基因篩選研究
- 探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結構蛋白4B(NS4B)對宿主細胞基因表達的影響。通過構建NS4B真核表達載體,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轉染Huh-7細胞,結合轉錄組測序技術篩選差異表達基因(DEGs)。
-
- cMet基因siRNA慢病毒載體構建及穩定轉染細胞篩選研究
- cMet基因的siRNA慢病毒載體,并通過穩定轉染篩選獲得高效抑制cMet表達的細胞模型。實驗采用分子克隆技術設計特異性siRNA序列,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完成病毒包裝
-
- 電穿孔轉染外源基因于兔成體成纖維細胞
- 兔成體成纖維細胞,采用電穿孔技術轉染外源基因。詳細闡述細胞分離培養、電穿孔參數優化、轉染后檢測流程,分析轉染效率及基因表達影響。旨在建立高效轉染體系,為兔基因功能研究與遺傳改良提供關鍵技術與理論依據。
-
- 逆轉錄病毒載γ干擾素基因于肝癌細胞表達
- 肝癌傳統治療有局限,本研究用逆轉錄病毒載體向肝癌細胞導 γ 干擾素基因,經系列實驗,為基因治療開新路。
-
- 原位核酸雜交于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的應用
- 針對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中精準定位與定量的需求,本研究構建基于威尼德 HB-500 原位雜交儀的檢測體系。通過優化雜交條件并對比傳統方法,驗證該技術對 HPV 的檢測效能。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文章
- 農業技術:改變牛的基因而不是改變環境
- 光學相干層析技術,給昆蟲做“心電圖”
- 《J. Comput. Civ. Eng.》--無人機高光譜圖像與人機交互增量半監督學習相結合的材料狀況評估
- 【應用】生物醫學包埋新選擇——使用步琦微膠囊造粒儀B-390/B-395Pro制備硫酸鹽纖維素微膠囊體
- 臺式無掩膜光刻機助力 Nature Electronics:基于單層 MoS 的類腦仿生神經元,實現內在可塑性!
- 香港理工大NiTi合金研究揭秘:FLIR X8583如何突破熱行為觀測技術瓶頸?
- 《Nature Materials》!石墨烯磁性如何被“看見”?國儀量子SNVM助客戶實現石墨烯自旋器件關鍵突破
- Cytiva濃縮離心管選擇指南
- 多參數水質重金屬檢測儀故障分析與排除
- 實驗型高壓均質機用途及功能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