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朱健研究組揭示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
2016年6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子刊《Developmental Cell》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健研究組題為 ”Stuxnet facilitates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omb protein during development” 的研究論文。研究鑒定出了表觀遺傳領域全新的調控因子Stuxnet (Stx),并初步闡釋了Stx通過調控 Polycomb-group(PcG)多梳蛋白復合體的穩定性而調節表觀遺傳活性的作用機制。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后杜娟、朱健研究組原副研究員張俊爭為論文的共同**作者,朱健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表觀遺傳學是近年來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在DNA序列未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產生可逆且可遺傳的改變是表觀遺傳的基本機制。多梳蛋白復合體是表觀遺傳過程中主要的調控因子,通過在轉錄水平特異性YZ下游靶基因的表達而發揮其功能。多梳蛋白復合體下游靶基因包括很多重要的轉錄因子及信號轉導分子,例如同源異型框基因(Homeobox genes)及Notch信號通路組分等,在干細胞維系、基因組印記、胚胎發育等過程中均有重要功能。Pc蛋白是多梳蛋白復合體的重要組分,其功能從果蠅到哺乳動物高度保守。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探究其分子作用機制和鑒定其下游靶基因,但是Pc蛋白自身的活性以及多梳蛋白復合體的穩態如何被調控尚不清楚。
朱健研究組通過遺傳篩選在果蠅中發現并鑒定了一個功能未知的全新基因stuxnet(stx)。他們的研究表明,stx功能缺失的果蠅表現出與Pc活性上調類似的發育紊亂表型。更為有趣的是,stx基因的過表達可以引起Pc蛋白水平的降低,從而阻遏PcG下游靶基因的表達,Z終導致果蠅器官的同源異型轉化,例如觸角向腿和眼的轉化。進一步的遺傳互作實驗證明stx位于Pc的上游,并且能夠YZPc蛋白的生物學活性。在分子機制研究中,他們鑒定出了Stx蛋白兩個重要的功能結構域,即N端的類泛素結構域(UBL)及相鄰的Pc結合區域(PcB)。生物化學和遺傳學實驗表明,Stx調控Pc活性的分子機制從果蠅到哺乳動物高度保守。Stx通過UBL結構域與蛋白酶體結合,從而促使Pc蛋白的降解,這一過程依賴于PcB結構域介導的蛋白相互作用,但是并不依賴于Pc的泛素化修飾。
日內瓦大學Fran?ois Karch教授撰寫題為“Stuxnet Recruits the Proteasome to Take Down Polycomb”的Preview文章介紹本項研究。
圖:Stx通過調控Polycomb-group(PcG)多梳蛋白復合體的穩定性而調節表觀遺傳活性作用機制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測序新方法揭示人類結直腸癌發病新機制
- 雖然基因組不穩定性、表觀遺傳學異常和基因表達失調是大腸癌的標志,但這些特征并沒有在單細胞分辨率下同時進行分析。我們需要一把“利器”。
-
- 科學家揭示抑制分泌干擾素的關鍵調控因子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程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ports期刊發表論文,揭示了G-CSF通過GR-SOCS1信號軸抑NK細胞分泌IFN-γ的分子機制。
-
- 東曹GPC用戶專訪:蘇州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部朱健教授
- 近期,蘇州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部發表多篇活性聚合相關高水平論文,引起業內高度關注。
-
- MAXI-IMAGING-PAM助力浙大喻景權院士團隊揭示番茄耐寒新機制
- 本研究揭示了番茄耐寒性的分子機制,為作物改良提供了理論依據,拓展了對基因調控的認識,強調了基因編輯技術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潛力,對指導作物改良和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