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下)
本期導讀:
關注,聚焦行業應用,探索高光譜遙感發展!
本期內容: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下)
應用關鍵詞:茶葉品質,高光譜,無損檢測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樹種植中的應用
茶樹是一種典型的葉片型植物,具有獨特的表型特征。例如,茶樹的葉面積與產量直接相關,而茶芽的形態則是中國綠茶等級評定的重要依據。茶葉中的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對其風味和口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外,茶葉的生長品質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光照、溫度、水分和肥料。這些因素對茶葉質量有復雜的影響,使得專家難以精確預測茶葉的品質變化和進行合理的茶園管理。
傳統的方法是專家根據天氣、茶葉生長的變化和新鮮茶葉的顏色或形狀來管理茶園。這種管理方式不僅耗費大量人力,還高度依賴專家經驗,難以適應大規模茶園的生產需求。為了滿足高通量、快速且準確的檢測需求,高光譜遙感(HSI)使植物的物種分類和生物化學參數監測成為可能,因為高光譜數據包含大量的窄光譜通道,可以檢測到窄吸收特征的細微變化。該技術采用光譜和空間信息的多模態數據,結合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茶葉種植過程中品質自動化和精確檢測,該技術不僅提高了檢測效率,減少了人為誤差,還提供了更客觀和準確的植物性狀呈現。近年來,HSI技術在茶樹室外栽培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常用于茶樹葉片營養分析、茶園土壤分析,以及茶樹的病蟲害監測,逐步成為茶葉種植管理中重要的監測手段。
高光譜成像技術用于茶樹葉片營養與土壤分析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的栽培管理監測中,通常應用于茶樹葉片營養分析、茶園種植土壤分析,也有將其應用于茶樹抗旱資源的篩選。多數研究集中于葉綠素監測,通過監測葉綠素含量實現多茶葉栽培的管理。
Dutta等(Dutta et al., 2015)利用多種多元分析方法對347-2506nm范圍內的實地測量高光譜數據進行分析,篩選出最佳預測模型,并建立了一階導數光譜偏最小二乘回歸(FDR-PLSR)模型,以準確估計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該模型展示了較高的預測精度。證明了高光譜技術在空間尺度上估計和監測茶葉質量的可能性。
Tu等(Tu et al., 2018)利用無人機搭載的450-998nm高光譜相機(圖1)采集茶樹樹冠的光譜數據,對大規模茶園中的茶樹品種進行精確分類。通過標準正態變量變換(SNV)對高光譜數據進行預處理,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歸(PLSR)預測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預測結果顯示茶多酚與氨基酸比值(茶葉感官品質的主要指標)的模型精度較好。這表明光譜數據與茶葉質量指標之間存在關聯性。
圖1. 無人機搭載高光譜相機設備
Jiang等(Jiang et al., 2024)利用不同的高光譜處理方法,確定了影響茶樹生長參數(生物量和氮積累)的敏感高光譜特征,并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建立了基于多類型敏感光譜信息的茶樹生物量和氮積累估算模型,最后評價了模型在全年不同時期監測茶樹生物量和氮積累的準確性。該研究利用高光譜遙感技術實現了快速、無損地估算茶樹生長和氮營養狀況,對茶園的精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茶樹高光譜圖像的采集方法如圖2所示。
圖2. 茶樹高光譜圖像的采集方法
Chen等(Chen et al., 2022)通過獲取茶樹表型的高光譜圖像(圖3),結合相關生理指標進行了建模,并對幾種茶葉種質資源進行旱水化試驗。收集了生理生化和高光譜數據,分析了不同生理生化指標在評估茶樹抗旱性中的權重,采用不同算法對原始光譜數據進行處理,并建立了Tea-DTC預測模型。結果表明,基于高光譜和機器學習技術的Tea-DTC模型可作為一種新方法,用于茶葉耐旱性種質資源的篩選和評價。
圖3. 茶葉光譜數據提取過程
Li等(Li et al., 2024)提出了一種利用高光譜成像技術監測茶葉扦插苗莖根生長的方法。首先,利用Mask R-CNN提取茶苗的成熟葉和芽光譜。然后采用MSC、S-G、一維濾波技術對光譜進行預處理,通過UVE、CARS和SPA篩選特征波段。最后,利用CNN-GRU網絡預測莖和根生物量,并與CNN和LSTM的SVR、RFR、PLSR機器學習方法和深度學習方法進行比較(圖4)。結果表明Mask R-CNN能夠準確提取成熟葉片和芽的光譜;UVE篩選出的芽和根生物量的光譜特征波段比CARS和SPA方法更為全面;基于芽光譜的UVE+CNN-GRU模型為芽生物量的預測提供了最優結果,而基于成熟葉片光譜的SPA+LSTM模型則對根系生物量的估計最為精準。這些發現表明,結合深度學習算法的高光譜成像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監測扦插苗的生長情況,且不會造成損害。這不僅為高效篩選茶葉優良品種提供了新的數據來源和技術手段,而且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圖4. 基于高光譜成像技術監測茶葉扦插苗從扦插到長成苗的生物量變化
高光譜成像技術用于茶樹病蟲害監測
在植物病蟲害檢測研究中,植物葉片被病菌感染后往往出現不同形式的病斑、壞死或萎蔫區,色素含量和活性降低,導致可見光區的反射率增加,紅邊(670-730nm)向短波方向移動。在這些病蟲害侵染植物的過程中,光譜響應與病蟲害引起的植物色素、水分、葉面積等生化物質的癥狀有關。
Yuan等(Yuan et al., 2019)通過觀察450-950nm波長范圍內炭疽病引起的紅移現象,篩選出適合于檢測炭疽病的最佳高光譜特征集,并進一步利用自相關分析準確、快速識別茶葉上的炭疽病區域。他們將無監督分類和二維閾值適應相結合,構建了一個用于痂檢測的分析框架,在像素水平上識別疾病的總體準確率達到94%(圖5)。證明了高光譜技術有助于提高茶樹病害檢測和田間管理水平。
圖5. 基于高光譜成像的茶樹炭疽病檢測工作流程示意圖
Cui等(Cui et al., 2021)提出了一種基于冠層高光譜數據(450-950nm)的方法,用于檢測和區分外觀特征相似的三種茶樹脅迫(炭疽病、茶葉蟲害和曬傷)。通過光譜靈敏度分析,他們確定了去除植物背景、識別植物損傷區域以及區分茶樹脅迫類型的最佳光譜特征。隨后,研究利用k均值聚類和KNN算法構建了茶樹損傷區域的檢測模型,并通過Fisher線性判別法準確區分損傷區域的脅迫類型(圖6)。模型驗證結果顯示,損傷區域檢測的準確率達到95%,脅迫類型識別的準確率高達98%。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基于高光譜成像數據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過各種統計判別或數據挖掘算法,建立光譜特征與病蟲害類型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對不同類型脅迫下侵染區域的準確分析。揭示了該技術在大規模茶園病害管理特別是實時監測和準確診斷方面的潛在應用。
圖6. 基于高光譜成像技術的茶樹脅迫檢測與區分流程圖
總結與展望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研究中的應用日益深入,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該技術結合了成像與光譜分析的優勢,生成包含空間和光譜信息的三維數據立方體,從而克服了傳統成像和光譜技術的局限。通過高光譜成像,能夠無損、精確地分析茶葉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和氨基酸等。同時,這項技術的應用已經從實驗室擴展至茶樹種植的實際檢測中,包括茶樹營養狀態、土壤成分以及病蟲害的監測等方面。
然而,高光譜成像產生的大量光譜數據對農產品的快速檢測應用提出了挑戰。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冗余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特征信息,并開發合適的預測模型。此外,非專業人士可能面臨數據處理和建模方面的挑戰,這可能會阻礙該技術與生產線的整合。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未來希望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檢測中的應用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結合大數據分析與建模,有望進一步提高茶葉品質預測的準確性,助力茶葉產業的標準化和現代化進程。同時,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將推動茶葉全產業鏈的升級,從茶葉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帶來更具效率和品質保障的生產模式。
產品推薦
▲
Gaiasky mini3-VN無人機載高光譜成像系統
主要特點:
核心點一:十多年在成像光譜系統開發與技術應用積累的豐富經驗。結合近年來在無人機載高光譜成像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為科研、行業等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核心點二:從光譜儀設計到系統集成、開發、應用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品鏈。
自主設計的增穩云臺:GaiaSky-mini3系列無人機載高光譜成像系統基于大疆M300多旋翼無人機,自主研發設計的多軸增穩云臺為其成像提供高質量數據提供保障。
成像構造:系統采用掃描成像構造,有效提高數據采集的效率和質量。
操控方式:通過遙控器進行各項功能的應用,方便、快捷、靈活。
成像模式的多樣化:旋翼拍攝模式、固定飛行模式的切換為不同的應用提供不同的測試需求。
外觀設計:獨特的外觀設計及操控為系統的品質和多維應用提供良好的平臺和穩定性。特有的監控模塊實時提供現場環境狀況,形成“所見及所得”。
軟件功能:快速實時校準為用戶在線輸出反演、分類識別等結果,為行業應用快速做成決策判斷。
數據拼接:高精度POS及校正軟件為大面積的數據拼接等硬軟件,充分提升了系統的數據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負載:可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選配其他產品。
參考文獻
[1]Chen, S., Shen, J., Fan, K., Qian, W., Gu, H., Li, Y., Zhang, J., Han, X., Wang, Y., & Ding, Z. (2022). Hyperspectral machine-learning model for screening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drought toleranc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3, 1048442.https://doi.org/10.3389/fpls.2022.1048442
[2]Cui, L., Yan, L., Zhao, X., Yuan, L., Jin, J., & Zhang, J. (2021).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Tea Plant Stresses Based on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ique at a Canopy Level. Phyton, 90(2), 621–634.
https://doi.org/10.32604/phyton.2021.015511
[3]Dutta, D., Das, P. K., Bhunia, U. K., Singh, U., Singh, S., Sharma, J. R., & Dadhwal, V. K. (2015). Retrieval of tea polyphenol at leaf level using spectral transformation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36, 22–29. https://doi.org/10.1016/j.jag.2014.11.001
[4]Jiang, J., Ji, H., Yan, Y., Zhao, L., Pan, R., Liu, X., Yin, J., Duan, Y., Ma, Y., Zhu, X., & Fang, W. (2024). Mining sensitive hyperspectral feature to non-destructively monitor biomass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status of tea plant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25.
[5]Li, H., Mao, Y., Shi, H., Fan, K., Sun, L., Zaman, S., Shen, J., Li, X., Bi, C., Shen, Y., Xu, Y., Chen, H., Ding, Z., & Wang, Y. (2024). Establishment of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the growth of tea cutting seedlings based on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ique. Scientia Horticulturae, 331, 113106.
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4.113106
[6]Tu, Y., Bian, M., Wan, Y., & Fei, T. (2018). Tea cultivar classification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 estimation from hyperspectral imagery obtained by UAV. PeerJ, 6, e4858. https://doi.org/10.7717/peerj.4858
[7]Yuan, L., Yan, P., Han, W., Huang, Y., Wang, B., Zhang, J., Zhang, H., & Bao, Z. (2019). Detection of anthracnose in tea plants based on hyperspectral imaging.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167, 105039.
https://doi.org/10.1016/j.compag.2019.105039
Review
精彩回顧
? 【行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助力高粱農藥殘留種類檢測研究
? 【精準農業】高光譜成像技術:為作物健康把脈,為豐收護航
? 【行業應用】揭秘文物考古中的高光譜成像技術:三星堆的奇跡
? 【行業應用】利用可見光-近紅外高光譜成像技術評價番茄品質的新定量指標
? 【行業應用】基于近紅外高光譜成像和機器學習的番茄幼苗葉片光合色素預測研究
點點“在看” 點點贊 了解高光譜新資訊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行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下)
- 應用方向:茶葉品質,機載高光譜,無損檢測
-
- 【行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茶葉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上)
- 應用方向:茶葉品質,高光譜,無損檢測
-
- 【行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在木材檢測中的應用
- 應用方向:木材、高光譜成像、質量檢測
-
- 食品安全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紅棗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上)
- 應用方向:冬棗、紅棗、高光譜、食品安全
-
- 品質檢測 | 高光譜相機在紅棗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下)
- 應用方向:冬棗、紅棗、高光譜
-
- 【行業應用】基于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包子在線檢測研究
- 應用方向:包子、高光譜成像技術、食品安全
-
- 【行業應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助力陶瓷片分類研究
- 應用方向:高光譜;圖像分類;陶瓷材料
-
- FluorTron?多功能高光譜成像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 在食品質量與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肉、蛋、奶等作為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質與安全檢測技術的革新尤為關鍵。FluorTron?多功能高光譜成像技術不僅可以對食品進行(反射光)高光譜成像檢測分析。
-
- 酵母雙雜交技術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 酵母雙雜交技術作為一種強大的分子生物學工具,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綜述了該技術的原理、發展歷程及其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應用進展。
-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土壤有機質和氮元素檢測中的應用
- 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循環庫,但近幾個世紀以來,由于人類活動(如減少木本植被覆蓋)對其造成了干擾。
-
-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在環境微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與進展
-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分子生物學工具,廣泛應用于環境微生物學研究。通過該技術,可以有效地檢測和鑒定環境中的微生物群落,探索微生物在環境中的分布與變化,揭示微生物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制。
-
- 【行業應用】高光譜檢測技術助力礦業領域研究
- 來自易新強老師團隊的應用分享!
-
- 論文速遞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特殊材料體檢測中的應用
- 應用關鍵詞:塑料分選、絕緣子污穢度檢測、絕緣子表面粗糙度檢測、塑料識別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文章
- 農業技術:改變牛的基因而不是改變環境
- 光學相干層析技術,給昆蟲做“心電圖”
- 《J. Comput. Civ. Eng.》--無人機高光譜圖像與人機交互增量半監督學習相結合的材料狀況評估
- 【應用】生物醫學包埋新選擇——使用步琦微膠囊造粒儀B-390/B-395Pro制備硫酸鹽纖維素微膠囊體
- 臺式無掩膜光刻機助力 Nature Electronics:基于單層 MoS 的類腦仿生神經元,實現內在可塑性!
- 香港理工大NiTi合金研究揭秘:FLIR X8583如何突破熱行為觀測技術瓶頸?
- 《Nature Materials》!石墨烯磁性如何被“看見”?國儀量子SNVM助客戶實現石墨烯自旋器件關鍵突破
- Cytiva濃縮離心管選擇指南
- 多參數水質重金屬檢測儀故障分析與排除
- 實驗型高壓均質機用途及功能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