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培養和3D生物打印類腫瘤的藥物反應對比
摘要
三維生物打印在癌癥研究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中迫切需要預測性和代表性腫瘤模型。這項研究調查了2D細胞培養和3D生物打印的腫瘤模型在評估乳腺癌和胰腺癌的侵襲性形式中的藥效的用途。用順鉑和吉非替尼治療2D和3D腫瘤模型,并比較細胞形態和細胞毒性的變化。順鉑和吉非替尼具有不重疊的作用 機制,分別干擾DNA修復機制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信號傳導。我們的發現驗證了生物印制的類瘤是評估藥物功效的可靠模型,并顯示3D模型可實現相關的細胞形態和遷移模式,以及對抗癌藥物的獨特反應,而這些反應不同于傳統的2D細胞培養系統。
介紹
在癌癥生物學中,腫瘤微環境(TME)是腫瘤細胞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關鍵戰區。TME是一整套細胞外基質(ECM),免疫細胞,信號分子,血管和成纖維細胞,可包裹腫瘤并影響癌癥進展。TME的成分通過分 泌影響腫瘤行為各個方面的小信號分子而相互作用,這些分子包括細胞增殖,侵襲,轉移和抗癌治療的 耐藥性(Bremnes,2011年)。因此,重建TME對抗癌研究至關重要,但主要的挫折是無法開發用于高通 量藥物評估的預測性3D腫瘤模型。3D腫瘤模型應概述腫瘤基質中的細胞間相互作用,并克服2D細胞培養 系統的局限性。在這里,3D生物打印為預測體內結果,對TME建模和評估藥物反應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解決方案。
轉移和化學耐藥性威脅著癌癥患者的生存。在癌癥管理領域已顯示出希望的一種治療方式是化學療法, 其使用小的抗癌分子攻擊特定的生長途徑并殺死癌細胞。此類分子中有順鉑(CIS)和吉非替尼(GEF) ,這是FDA批準的分別靶向DNA和EGFR途徑的抗癌藥物。簡而言之,CIS通過抑制細胞分裂和mRNA的產生而導致凋亡,而GEF則干擾了癌細胞中EGFR信號的上調。有趣的是,雖然CIS和GEF都已用于治療胰腺癌和乳 腺癌的致死形式,但它們在體外也與假陰性或假陽性預測相關聯,表明它們在2D和3D中對細胞的影響不同(雷諾茲,2017)。為了進一步解決這一差異,我們比較了CIS和GEF對使用2種乳腺癌(MCF7,MDA MB 231)和2種胰腺癌(BxPC3,Panc-1)細胞系的2D單層和3D生物打印類瘤的影響。
材料和方法
細胞準備
從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ATCC)購買了兩種胰腺癌細胞系(BxPC3,Panc-1)和兩種乳腺癌細胞系 (MCF7,MDA MB 231)。按照供應商的協議培養所有細胞系,每3至4天傳代一次。BxPC3細胞在帶有L-谷氨 酰胺(Corning,參考號10-040-CV)的RPMI培養基中生長。Panc-1細胞在含4.5g/L葡萄糖,L-谷氨酰胺和丙 酮酸鈉(Corning,參考號10-013-CV)的DMEM中生長。MCF7細胞在EMEM(BD,Ref#670086)中培養;MDA和MDAMB 231細胞在不含L-谷氨酰胺(Corning,參考號10-045-CV)的無碳酸氫鹽的Leibovitz L-15培養 基中生長。所有培養基均補充有10%FBS(Gibco,目錄號16000044)和1%青霉素鏈霉素(Gibco,參考 號1509-70-063)。
生物墨水的制備和生物印刷
根據CELLINK規程準備了3mg/mL的Coll1(CELLINK,Ref#IK4000002001)和5%GelMA(CELLINK,Ref# IK3051020303)進行生物打印。將總共3 mL的Coll1或GelMA與5×106細胞/100μL培養基混合(10:1),并分別裝入透明和琥珀色墨盒(CELLINK,Ref#CSO010311502),以?3kPa進行液滴打印。設置為8°C的溫度控 制打印頭(TCPH,SKU#000000020346)和氣動打印頭分別用于在8°C打印床上生物打印Coll1和 GelMA液 滴。使用BIOX(CELLINK,SKU#000000022222)上的液滴打印功能,將每種生物墨水打印在未經處理的96孔 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267427)中。印刷后,將Coll 1液滴在37°C下熱交聯20分鐘,然 后將GelMA液滴在365nm下進行UV交聯6秒鐘。將100μL培養基添加到每個孔中,并每2至3天刷新一次。
2D單層培養
為了進行2D比較,將每種細胞系接種到經過處理的96孔板中(ThermoFisher Scientific,Cat#167425)。培養48小時后, 針對每種細胞類型優化了細胞接種密度,以達到90%融合。Panc-1細胞以1.2 x 104細胞/ 孔接種,BxPC3細胞以1.7 x 104細胞/孔接種,MCF7細胞以2.0 x 104細胞/孔接種,MDA MB 231細胞以2.0 x 104細胞/孔接種好。
藥物治療與分析
用不同濃度的吉非替尼(LC Laboratories,#G-4408)或順鉑(Cayman Chemical Company)分別將生物打 印的類瘤和2D單層膜分別處理96小時和48小時。使用MTS分析(Sigma-Aldrich)和LIVE/DEAD染色試劑盒 (Invitrogen)評估2D和3D條件下的細胞活力。所有測定均按照制造商的說明進行。使用EVOS Auto 2熒光 顯微鏡(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采集圖像。
統計分析
使用GraphPad Prism 8.2.1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表示為六聯體進行的兩個實驗的平均值±SEM。使用 單向方差分析(ANOVA)分析治療條件的差異,并認為p值<0.05顯著。
圖 1. 在第11天,生物打印的類瘤的相襯度和LIVE / DEAD圖像。優化了Calcein-PI分析以進行3D培養,并用于說明高濃度順鉑或吉 非替尼的細胞死亡。該測定法的益處顯示了抗腫瘤藥對所有4種細胞系的強大作用,并描繪了每種細胞類型和ECM的細胞形態變化。比例尺= 1000 μm或650 μm。綠色=活著,紅色=死了。
結果和討論
生物打印類瘤中的球體形成和細胞形態
腫瘤會根據細胞類型和培養條件適應不同的形態(Nath,2016年)。在GelMA和Coll 1中培養7天后,癌細 胞已經聚集形成各種形態的球體。如圖1所示,MDA MB 231細胞形成同心的星狀網絡,MCF7細胞形成圓形 的球體,BxPC3細胞形成葡萄狀的橢圓體,而Panc-1細胞形成質量球體。由于孔隙度,剛度和組成的差 異,將GelMA和Coll 1用作腫瘤支架也會影響球體的形成。有趣的是,在2D培養物中生長的癌細胞缺乏所 描述的形態,可能是因為它們缺乏支持細胞間相互作用,緊密連接以及營養和氧氣梯度的ECM(數據未顯 示)。
缺氧3D模型中
缺氧是藥物反應的另一個變量,對于3D模型和體內組織而言是唯一的。Warburg效應將缺氧描述為癌細胞 的生存模式,在該模式中,缺氧從產生氧氣和ATP轉變為上調EGFR和AKT信號轉導,從而促進增殖。此開關 增加了3D模型中的毒性,酸性和廢物堆積,從而創建了3環低氧梯度。低氧梯度如圖1所示,其中朝向球體 中心的細胞似乎是死的(紅色),而邊緣周圍的細胞是可行的(綠色)。由于廢物堆積和缺氧,最外面的 環是一層增殖細胞,中間的環是一層活細胞,而最里面的環是壞死細胞的核心(Nath,2016年)。
順鉑在2D和3D中的功效
在第2天和第7天分別將低劑量至高劑量的CIS添加到2D單層和3D生物打印的類瘤中。2D單層治療持續48小 時,3D生物打印類瘤持續96小時。MTS分析揭示了所有細胞系以及3D乳腺癌類腫瘤在2D單層中的劑量依賴 性細胞毒性(圖2A)。有趣的是,BxPC3和Panc-1細胞系在3D中顯示的IC50高于2D。換句話說,兩種胰腺 癌細胞系在3D生物打印的類瘤中均不受CIS影響。在這里,一種解釋是胰腺癌細胞顯示出對增加的CIS濃度 有抗性(Wang,2016;Kelland,2007;Sangster-Guity,2011)。響應藥物治療,胰腺癌細胞可能已 經誘導了它們的生存途徑,上調了衰老,DNA損傷反應信號和跨病變DNA的合成(Gomes,2019)。
吉非替尼在2D和3D中的功效
EGFR癌蛋白通常在乳腺癌和胰腺癌細胞系中過表達。因此,藥物對EGFR途徑的抑制作用可導致細胞周期停滯,衰老或凋亡(Jacobi,2017)。如圖2B所示,吉非替尼在3D和2D中顯著降低了細胞活力。對于所有 細胞類型,3D Coll 1和GelMA的IC50均低于2D培養物的IC50,這表明GEF在3D生物打印類瘤中的死亡比2D培 養物中的死亡更多。
2D細胞培養系統的局限性
二維細胞培養系統無法模仿體內腫瘤的固有特性,包括天然屏障,低氧梯度和減緩藥物擴散的緊密細胞間 連接。此外,它們缺乏支持3D生長和癌蛋白上調的組織特異性環境和ECM(Reynolds,2017)。再次查看 圖2A,表明3D中的胰腺癌細胞比2D單層中生長的相同癌細胞對CIS的抵抗力更高。在這里很明顯,僅進 行2D研究對于體內胰腺癌的治療會產生誤導和不準確的預測。
圖 2. 順鉑(A)或吉非替尼(B)處理的乳腺癌細胞和胰腺癌細胞的劑量反應曲線。使用代謝MTS測定法,相對于未處理的對照,確 定細胞活力。數據讀取為6次重復的平均值±SEM。
結論
*使用CELLINK GelMA和Coll 1作為類瘤的支架,可為球體形成和藥物擴散提供穩定的TME。
*用GelMA和Coll 1制成的構建體的不同殺傷曲線模式表明,ECM在藥物反應中起關鍵作用。將來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哪種支架適合特定的腫瘤模型。
*我們的發現表明,在2D和3D腫瘤模型中,對順鉑和吉非替尼治療的劑量依賴性和細胞特異性反應。在3D模式下,乳腺癌和胰腺癌細胞系對GEF治療的敏感性要高于2D模式。同樣,乳腺癌細胞系 在3D中比2D對CIS治療更敏感,但胰腺細胞系顯示相反的作用,表明3D模型中耐藥性水平升高。
*生物打印的類瘤是用于藥物篩選的相關3D模型,可用于減少假陰性和假陽性預測的情況。未來的研究 可以使用BIO X擴大類瘤的生產,以進行高通量藥物測試。
參考文獻
1. Bremnes, R. M., D?nnem, T., Al-Saad, S., et al. The role of tumor stroma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Emphasis on 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1; 6(1): 209-211. DOI:10.1097/JTO.0b013e3181f8a1bd.
2. Gomes, L. R., Rocha, C. R. R., Martins, D. J., et al. ATR mediates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3D-cultured breast cancer cells via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modulation.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9; 10(6): 459. DOI: 10.1038/s41419-019-1689-8.
3. Jacobi, N., Seeboeck, R., Hofmann, E., et al. Organotypic three-dimensional cancer cell cultures mirror drug responses in vivo: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inhibition of EGFR signaling. Oncotarget. 2017; 8(64): 107423-107440. DOI: 10.18632/oncotarget.22475.
4. Kelland, L. The resurgence of platinum-based cancer chemo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7; 7: 573–584. DOI: 10.1038/nrc2167.
5. Nath, S., and Devi, G. R.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systems in cancer research: Focus on tumor spheroid mode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6; 163: 94–108. DOI:10.1016/j.pharmthera.2016.03.013.
6. Reynolds, D. S., Tevis, K. M., Blessing, W. A., et al. Breast cancer spheroids reveal a differential cancer stem cell response to chemotherapeutic treatment.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0382. DOI: 10.1038/s41598-017-10863-4.
7. Sangster-Guity, N., Conrad, B. H., Papadopoulos, N., et al. ATR mediates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a p53 genotype-specific manner. Oncogene. 2011; 30(22): 2526–2533. DOI: 10.1038/onc.2010.624.
8. Wang, S., Xie, J., Li, J., et al. Cisplatin suppresses the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breast and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s by inhibiting integrin β5-mediated glyco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6; 6(5): 1108–1117. PMID: 27294003.
聯系我們獲取更多訊息
Cellink 唯一認證的中國授權經銷商:
有限公司
Gaia China Co.,Ltd.
電話:13818732961/18201779599
郵箱:info@gaiachina.com.cn
網址:http://www.gaiachina.com.cn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七莘路108廣場南樓2705室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2D培養和3D生物打印類腫瘤的藥物反應對比
- 2D培養和3D生物打印類腫瘤的藥物反應對比
-
- 3D類器官培養解決方案
- firefly?全自動移液分液平臺與dragonfly?多功能分液平臺,為您提供類器官培養接種、換液、給藥一體化解決方案,極大提升實驗通量與效率,確保實驗的精準性與一致性,為您的研究保駕護航。
-
- 3D生物打印技術如何用于癌癥研究?
- 3D生物打印在癌癥研究中有巨大潛力,它能創建精確的腫瘤模型,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
-
- 利用 CellXpress.ai 實現 3D 腸道類器官的自動化培養
- 利用 CellXpress.ai 實現 3D 腸道類器官的自動化培養
-
- 3D打印彈性生物超材料應用于細胞調控
- Nanoscribe雙光子微納打印系統實現了創建符合細胞大小和變形性標準的微結構生物超材料,以培養人類間充質干細胞。
-
- 深入探索微流體與3D生物打印的奇妙世界!
- 微流控與生物打印是天造地設的生物學伴侶,微流體和3D生物打印標志著生物技術領域的一個激動人心的前沿。
-
- 生物3D打印組織中血管分支形成的調控機制
- 生物3D打印組織中血管分支形成的調控機制
-
- 生物3D打印技術模擬肺動脈狹窄體研究平臺
- 本研究開發了患者特異性3D 生物打印模型,用于法洛四聯癥合并肺動脈閉鎖及主肺動脈側支動脈(MAPCAs)的體外
-
- 優化3D打印耗材設置,提升打印效率和成品質量
- 在這其中,選擇合適的3D打印耗材對打印質量與生產效率的影響尤為重要。本篇文章將探討3D打印耗材設置的關鍵因素,幫助用戶根據不同需求調整并優化設置,確保打印效果達到佳,同時提高打印效率和減少材料浪費。
-
- 突破創新 化繁為簡 新一代3D類器官智能培養與檢測系統
- 突破創新 化繁為簡 新一代3D類器官智能培養與檢測系統
-
- 生物3D打印的腎微環境神經母細胞瘤模型應用
- 本文介紹了一種生物打印的3D 神經母細胞瘤模型,該模型以人源腎臟微環境(含人胚胎腎 293 細胞和原代人腎成纖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文章
- 農業技術:改變牛的基因而不是改變環境
- 光學相干層析技術,給昆蟲做“心電圖”
- 《J. Comput. Civ. Eng.》--無人機高光譜圖像與人機交互增量半監督學習相結合的材料狀況評估
- 【應用】生物醫學包埋新選擇——使用步琦微膠囊造粒儀B-390/B-395Pro制備硫酸鹽纖維素微膠囊體
- 臺式無掩膜光刻機助力 Nature Electronics:基于單層 MoS 的類腦仿生神經元,實現內在可塑性!
- 香港理工大NiTi合金研究揭秘:FLIR X8583如何突破熱行為觀測技術瓶頸?
- 《Nature Materials》!石墨烯磁性如何被“看見”?國儀量子SNVM助客戶實現石墨烯自旋器件關鍵突破
- Cytiva濃縮離心管選擇指南
- 多參數水質重金屬檢測儀故障分析與排除
- 實驗型高壓均質機用途及功能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