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掃描血管成像技術—光譜對比OCT血管造影術(SC-OCT)
掃 碼 分 享
通常的OCT血管造影術依靠運動來產生對比,并且每個掃描點至少需要采集兩次數據,不僅成像時間較長且受運動狀態影響較大。美國學者James
A.
Winkelmann等提出了一種光譜對比OCT血管造影術的方法,即使用可見光,利用血管中內源物質不同的光譜特性,如血紅蛋白,實現單次掃描造影。研究證實該方法不但具有分子敏感性,還能夠成功區分出淋巴管、血液和組織。研究成果在2019年以“Spectral
contras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enablessingle-scan
vessel imaging”為題發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除基于運動的OCT血管造影術之外,通過分辨不同光譜的吸收特征的SD-OCT(spectral domain OCT)在成像中也取得極大進展。光譜可見波段OCT成像使生物組織帶上了真彩色。隨著可見光譜OCT的發展,通過內源性造影劑定量血紅蛋白濃度和氧合,通過外源性納米顆粒造影劑獲得分子信息將成為可能。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穎簡便的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稱為SC-OCTA(spectral contrast OCT angiography)。SC-OCTA利用血紅蛋白的獨特光譜特征,無需重復掃描即可進行3D血管造影,不僅能避免之前OCTA普遍存在的基于運動的偽影,并實現了迄今為止Z快的SD-OCT血管造影采集速度。此外,這種基于光譜的血管分割方法對血流運動沒有要求,因此能夠對止血組織中的脈管系統成像,如心血管疾病中受損脈管系統出血。
通常生物成像傾向于使用約700-900 nm的近紅外(near-infrared, NIR)區域,因為相較于大于1000 nm的長波長,短波長能提供更高的OCT軸向分辨率,并且該區域落在“光學窗口”內。在“光學窗口”中,水和血紅蛋白的吸收Z小,使得光波能夠高度滲透入組織中。這不但使得NIR OCT系統能夠深入組織,同時降低了對血液和組織散射光譜特征的敏感性。血液吸收系數在400-600 nm內會高兩個數量級,組織散射系數也會約為正常的兩倍,這使可見光OCT系統對血液氧化敏感,能獲得更高的圖像對比度。
SD-OCT通過對獲取的干涉記錄進行傅立葉變換來獲取不同深度的樣本信息(圖1a)。通過短時傅里葉變換(STFT)對光譜進行二次采樣,獲得光譜相關的OCT A-line。因此,通過觀察550-600 nm光譜相關OCT圖像強度的對比度,可以在空間上觀察到血液和組織的相反光譜斜率。研究人員在557和620 nm處發現Kaiser窗口,其半峰全寬(FWHM)約為38 nm,在血液和周圍組織之間呈現高光譜對比度。
為證實毛細血管成像能力,比較了反向557 nm和SC-OCTA正面投影與傳統的OCTA相位和振幅對比結果(圖1c)。發現幾種成像圖中都可以看到唇粘膜中相同的八個毛細血管環,但傳統OCT血管造影術需要對樣本進行至少兩次掃描。獲取傳統OCTA數據需要18.2 s,SC-OCTA數據需要4.5 s。傅里葉環相關分析得到傳統OCTA的有效分辨率為20.19 μm,反向557 nm的有效分辨率為12.2 μm,SC-OCTA的有效分辨率為8.92 μm。這一分析表明相較于OCTA,反向557 nm和SC-OCTA對體內運動不敏感。唇粘膜的詳細大視野證明了SC-OCTA在每個點掃描位置僅用一條A-line就能分辨出小動脈和毛細血管(圖1d,e)。此外反向557 nm圖像無法區分低散射結構和血紅蛋白吸收,圖1d中可見白色箭頭所示的唾液腺導管,但在SC-OCTA圖像中不可見(圖1e)。

因為SC-OCTA不依靠運動來進行對比,所以它可以對不流動的血液和高度運動的樣本進行成像。研究人員制作了一個直徑約為55 μm的牛血管模型,并記錄了不同流量(圖2)和振動下SC-OCTA和OCTA信號的信噪比。結果表明,與OCTA相比,SC-OCTA信號受流動的影響不顯著,因此可以對高度運動的樣本成像。
為證明SC-OCTA在止血情況下的效用,對新處死的小鼠大腸的漿膜表面進行了成像(圖3)。這是已知的S次使用OCT對具有內源性造影劑的非運動血液的組織進行血管造影。結果表明,OCTA在止血情況下難以分辨出任何血管,而SC-OCTA可以快速檢測到幾個血管(圖3a)。
為證明SC-OCTA的分子敏感性,對新處死的小鼠網膜淋巴管和血管(圖4a-d)以及心臟表面進行成像,并將同一心臟表面的成像圖與組織學成像進行比較(圖4e-g)。發現SC-OCTA能夠將血管從低散射的淋巴管和脂肪細胞中區分出來。結合SC-OCAT和反向557 nm圖像得到的depth-integrated SC-OCTA,其B-scan能夠在三維空間顯示出血管信息(圖4),能夠在毛細血管水平將唇粘膜脈管系統從唾液腺導管和組織中區分出來。此外depth-integrated SC-OCTA還展現出冠狀動脈分支成像的能力,并能將其與鄰近的淋巴管區分開來(圖4e)。高分辨率和對比度還允許對淋巴管進行成像,能夠輕易辨別出其中瓣膜的三尖瓣結構(圖4d)。
研究背景
除基于運動的OCT血管造影術之外,通過分辨不同光譜的吸收特征的SD-OCT(spectral domain OCT)在成像中也取得極大進展。光譜可見波段OCT成像使生物組織帶上了真彩色。隨著可見光譜OCT的發展,通過內源性造影劑定量血紅蛋白濃度和氧合,通過外源性納米顆粒造影劑獲得分子信息將成為可能。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穎簡便的血管造影成像的方法,稱為SC-OCTA(spectral contrast OCT angiography)。SC-OCTA利用血紅蛋白的獨特光譜特征,無需重復掃描即可進行3D血管造影,不僅能避免之前OCTA普遍存在的基于運動的偽影,并實現了迄今為止Z快的SD-OCT血管造影采集速度。此外,這種基于光譜的血管分割方法對血流運動沒有要求,因此能夠對止血組織中的脈管系統成像,如心血管疾病中受損脈管系統出血。
通常生物成像傾向于使用約700-900 nm的近紅外(near-infrared, NIR)區域,因為相較于大于1000 nm的長波長,短波長能提供更高的OCT軸向分辨率,并且該區域落在“光學窗口”內。在“光學窗口”中,水和血紅蛋白的吸收Z小,使得光波能夠高度滲透入組織中。這不但使得NIR OCT系統能夠深入組織,同時降低了對血液和組織散射光譜特征的敏感性。血液吸收系數在400-600 nm內會高兩個數量級,組織散射系數也會約為正常的兩倍,這使可見光OCT系統對血液氧化敏感,能獲得更高的圖像對比度。
SD-OCT通過對獲取的干涉記錄進行傅立葉變換來獲取不同深度的樣本信息(圖1a)。通過短時傅里葉變換(STFT)對光譜進行二次采樣,獲得光譜相關的OCT A-line。因此,通過觀察550-600 nm光譜相關OCT圖像強度的對比度,可以在空間上觀察到血液和組織的相反光譜斜率。研究人員在557和620 nm處發現Kaiser窗口,其半峰全寬(FWHM)約為38 nm,在血液和周圍組織之間呈現高光譜對比度。
結果與討論
為證實毛細血管成像能力,比較了反向557 nm和SC-OCTA正面投影與傳統的OCTA相位和振幅對比結果(圖1c)。發現幾種成像圖中都可以看到唇粘膜中相同的八個毛細血管環,但傳統OCT血管造影術需要對樣本進行至少兩次掃描。獲取傳統OCTA數據需要18.2 s,SC-OCTA數據需要4.5 s。傅里葉環相關分析得到傳統OCTA的有效分辨率為20.19 μm,反向557 nm的有效分辨率為12.2 μm,SC-OCTA的有效分辨率為8.92 μm。這一分析表明相較于OCTA,反向557 nm和SC-OCTA對體內運動不敏感。唇粘膜的詳細大視野證明了SC-OCTA在每個點掃描位置僅用一條A-line就能分辨出小動脈和毛細血管(圖1d,e)。此外反向557 nm圖像無法區分低散射結構和血紅蛋白吸收,圖1d中可見白色箭頭所示的唾液腺導管,但在SC-OCTA圖像中不可見(圖1e)。

圖1 人唇粘膜的活體成像。a.可見光OCT系統的簡化示意圖,可獲得樣本的3D光譜信息。b-e.健康志愿者唇粘膜(下唇)的活體成像。b.反向557 μm和反向620 μm的B-scan及其相應的STFT窗口,以及顯示每個血管對比陰影的SC-OCTA B-scan。c.表面毛細血管環的血管造影正面投影與傳統運動對比OCTA(64–111 μm)的比較、反向557 μm(55.6–140 μm)和SC-OCTA(83–209 μm)的表面毛細血管環的正面投影,及其相應的投影強度的比較。d.反向557 nm的3D渲染。e.與圖d同一視場的深度編碼血管圖,包含來自SC-OCTA的飽和度和數值,以及來自反向557 nm的血管深度色調。紅色方框為毛細管回路放大圖。d和e中白色箭頭為SC-OCTA正確未識別的唾液腺導管。
因為SC-OCTA不依靠運動來進行對比,所以它可以對不流動的血液和高度運動的樣本進行成像。研究人員制作了一個直徑約為55 μm的牛血管模型,并記錄了不同流量(圖2)和振動下SC-OCTA和OCTA信號的信噪比。結果表明,與OCTA相比,SC-OCTA信號受流動的影響不顯著,因此可以對高度運動的樣本成像。
為證明SC-OCTA在止血情況下的效用,對新處死的小鼠大腸的漿膜表面進行了成像(圖3)。這是已知的S次使用OCT對具有內源性造影劑的非運動血液的組織進行血管造影。結果表明,OCTA在止血情況下難以分辨出任何血管,而SC-OCTA可以快速檢測到幾個血管(圖3a)。
為證明SC-OCTA的分子敏感性,對新處死的小鼠網膜淋巴管和血管(圖4a-d)以及心臟表面進行成像,并將同一心臟表面的成像圖與組織學成像進行比較(圖4e-g)。發現SC-OCTA能夠將血管從低散射的淋巴管和脂肪細胞中區分出來。結合SC-OCAT和反向557 nm圖像得到的depth-integrated SC-OCTA,其B-scan能夠在三維空間顯示出血管信息(圖4),能夠在毛細血管水平將唇粘膜脈管系統從唾液腺導管和組織中區分出來。此外depth-integrated SC-OCTA還展現出冠狀動脈分支成像的能力,并能將其與鄰近的淋巴管區分開來(圖4e)。高分辨率和對比度還允許對淋巴管進行成像,能夠輕易辨別出其中瓣膜的三尖瓣結構(圖4d)。
全文小結
相關產品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轉染促內皮細胞新生血管形成研究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轉染對促進內皮細胞新生血管形成的影響。通過構建VEGF基因表達載體,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將其轉染至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s)。
-
- 干貨 | 成像光譜技術
- 值得收藏
-
- 小鼠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試劑盒
- 在生物醫學研究的廣闊領域中,小鼠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II, Ang II)ELISA試劑盒作為一種重要的實驗工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 基于自適應窗口空間方向襯比方法的血管成像方法研究
- 基于自適應窗口空間方向襯比方法的血管成像方法研究
-
- 基于自適應窗口空間方向襯比方法的血管成像方法研究
- 基于自適應窗口空間方向襯比方法的血管成像方法研究
-
- 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ELISA試劑盒
- 采用雙抗體夾心法,通過預包被在酶標板上的抗VEGF抗體捕獲樣本中的VEGF,再與HRP標記的檢測抗體形成復合物,經TMB顯色后測定OD值,濃度與顏色深淺成正比。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