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01-21 09:30:33光纖光頻梳
- 光纖光頻梳是利用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產生的高精度、寬光譜的光學頻率梳。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在光纖中引入強泵浦光,激發出一系列頻率間隔相等的梳狀光譜。光纖光頻梳在光學通信、精密測量、光譜分析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能夠提升系統的性能、分辨率和準確性。此外,它還有助于研究基本物理現象和探索新的光學技術。
資源:11662個 瀏覽:37次展開
光纖光頻梳相關內容
光纖光頻梳文章
光纖光頻梳產品
產品名稱
所在地
價格
供應商
咨詢
- MPBC 光頻梳
- 國外 美洲
- 面議
-
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
售全國
- 我要詢價 聯系方式
- 朗研光電光頻梳異步采樣雙光梳光纖飛秒激光器ErFemto Twins ASOPS
- 國內 廣東
- 面議
-
廣東朗研科技有限公司
售全國
- 我要詢價 聯系方式
- 光頻梳偏頻測量模塊(f-2f自參考)
- 國內 上海
- 面議
-
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
售全國
- 我要詢價 聯系方式
- 朗研光電飛秒光纖激光器XFiber RLocking光頻梳雙光梳重頻鎖定
- 國內 廣東
- 面議
-
廣東朗研科技有限公司
售全國
- 我要詢價 聯系方式
- 朗研光電光頻梳雙光梳重頻鎖定皮秒光纖激光器YbPico RLocking
- 國內 廣東
- 面議
-
廣東朗研科技有限公司
售全國
- 我要詢價 聯系方式
光纖光頻梳問答
- 2023-05-31 13:03:22客戶成就 |基于光纖的貝塞爾光發生器制作
- 貝塞爾光束從其被發現開始,由于其比光學中典型的高斯光束具有特殊的優勢,擁有獨特的無衍射和自恢復特性,引起了科學界極大的興趣。這些特性也就意味著光束在被物體部分阻擋后可進行自我重建。由于這些獨特性,貝塞爾光束在光學鑷子、顯微鏡、光譜學和通信應用方面有很大的潛力。然而由于其依賴于空間光元件,并且在滿足定制光束參數的需要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在實際的科學實驗中要產生貝塞爾光束是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如今,借助于Nanoscribe的雙光子聚合技術可直接在光纖上打印新型光子結構,使其產生零階和渦流貝塞爾光束。在光纖上打印微納光子結構以產生零階和渦旋貝塞爾光束貝塞爾光束的特殊性使其成為各種光學應用(例如通信、光誘捕和成像等)最 佳選擇。如果你看到貝塞爾光束的橫截面,你會發現一組同心圓或圓環,與典型的高斯光束相比,光束的最內圈可以在更長的延伸范圍內保持聚焦。即使貝塞爾光束被一個物體部分阻擋,光束在穿過該物體后能夠進行自我重建。然而,要將圓形光束轉化為若干環形,需要特殊的光學器件,如錐狀折射材料axicon或全息光束整形方法。為了克服這些方法所需的空間光元件的限制,基于光纖的貝塞爾光束發生器應運而生。但是,當涉及到調整光束參數時,這些基于光纖的解決方案卻是有限的,并且只提供零階貝塞爾光束的生成。來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來制造一個由堆疊的微光元件組成的光子結構。他們將該結構直接3D打印在光纖面上,以實現從光纖生成零階和渦流貝塞爾光束。 基于光纖的貝塞爾光束發生器的設計由三個元素組成,用于對齊單模光纖輸出的高斯樣光束,并將其轉化為貝塞爾光束。這些微光學元件是使用Nanoscribe的2PP打印技術在光纖面上一次性3D打印出來的。圖片來自于:KAUST新型解決方案-光纖上打印3D結構科學家們使用雙光子聚合高分辨率三維打印技術,為從光纖中直接產生零階和高階貝塞爾光束,并與光纖的核心對齊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并。同時,Nanoscribe的IP-Dip光刻膠提供了生產光子晶體光纖設計所需的高空間分辨率,以便操縱光束。全新微納加工方案使得打印的微光學元件具有較低的表面粗糙度。三維打印的微光學元件顯示了光束轉換的高效率和低傳輸損耗。基于2PP原理三維打印技術能夠打印先進的任意形狀的復雜3D微光學元件,如貝塞爾光束發生器。該基于光纖的光子結構由三個微光學元件組成,它們相互對準并與底層光纖面相連接,并可實現單個元件的無縫集成。2PP技術可實現按需定制光學參數來調整光子結構設計。因此,這種復合光子結構的快速原型設計使得在根據具體應用進行改變設計時,可以實現快速的設計迭代周期。得益于2PP三維打印技術的靈活性,定制打印的貝塞爾光束發生器可以應用于內窺鏡,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基于光纖的光學捕集和微操縱等領域。SEM特寫圖顯示了基于光纖的3D打印貝塞爾光束發生器,該結構帶有螺旋相位板的光子晶體設計和帶有支撐結構的微透鏡。靈感來自于KAUST的設計。由Nanoscribe制作A2PL技術實現納米精度三維對準在光纖上打印光子結構來生成貝塞爾光束需要打印精確對準光纖光軸的微光學元件。新一代的Quantum X對準系統可以比其他Nanoscribe基于2PP技術的3D打印系統在達到更高形狀精度的同時,更快、更簡便、更精確地完成這項任務。這是因為Quantum X align是基于最 先進的平臺,并具有專 利的對準雙光子光刻技術A2PL?。因此,優化的硬件和軟件使得在光纖上以亞微米的精度打印復雜的3D微光學元件成為了可能。項目團隊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生物和環境科學工程系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計算機,電氣和數學科學與工程系 原文文獻3D-printed fiber-based zeroth- and high-order Bessel beam generator https://opg.optica.org/optica/fulltext.cfm?uri=optica-9-6-645&id=476826
275人看過
- 2025-05-21 11:15:28半導體激光器怎么導入光纖
- 半導體激光器怎么導入光纖:技術要點與應用分析 半導體激光器作為現代光通信、激光加工以及醫療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其光輸出特性與光纖的匹配問題成為影響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高效地將半導體激光器的光束導入光纖,確保光能的大化傳輸,并減少損耗,是許多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研究的。本文將深入探討半導體激光器導入光纖的關鍵技術,分析光耦合的原理、光纖的選擇以及在不同應用中的實際挑戰與解決方案。 半導體激光器與光纖的光耦合原理 在進行光耦合時,首先要理解半導體激光器的輸出光束和光纖的光學特性。半導體激光器輸出的光束具有較高的發散角,而光纖通常要求光束進入的角度與光纖的核心區域完全對接。為了實現高效的耦合,必須考慮到兩個方面:光束的聚焦與光纖的接收能力。 1. 光束的聚焦 半導體激光器輸出的光束通常呈現一定的發散度,因此需要使用光學透鏡系統進行聚焦。這些透鏡可以有效地將激光器輸出的光束聚焦到光纖的輸入端口,從而減少光能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常見的聚焦方式有單透鏡聚焦和復合透鏡系統聚焦兩種方式,前者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后者則適用于更高精度的光纖耦合。 2. 光纖的選擇 光纖的選擇同樣是影響光耦合效率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兩種類型。單模光纖能夠提供更低的損耗和更高的傳輸質量,適用于長距離光通信。而多模光纖則適合短距離應用,其成本較低,且能夠支持較大的光斑面積。選擇合適的光纖不僅影響耦合效率,也決定了系統的傳輸質量與成本。 光纖與半導體激光器的接駁技術 對于半導體激光器與光纖的接駁,常見的技術方法包括自由空間耦合和微型光學模塊耦合。 1. 自由空間耦合 自由空間耦合技術采用透鏡或反射鏡將激光器輸出的光束導入光纖。該方法簡單,且不需要復雜的光學對準,但是要求激光器和光纖之間的空間距離和對準精度較高,稍有偏差就可能導致光損失。 2. 微型光學模塊耦合 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型光學模塊成為了一種更精確的光耦合技術。這些模塊內置了精密的光學元件,可以更地將激光輸出端和光纖接頭對準,減小了光損耗并提高了傳輸效率。 半導體激光器耦合光纖的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半導體激光器導入光纖的技術廣泛應用于光通信、醫療激光、激光顯示和精密制造等領域。尤其在光纖通信中,半導體激光器與光纖的高效耦合直接關系到信號的質量和傳輸距離;而在激光加工和醫療領域,精確的光束傳輸可以保證加工精度和治果。 總結 半導體激光器與光纖的光耦合技術是光學系統設計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影響著系統的光效、穩定性與成本。在實際操作中,合理的光纖選擇、精確的光束聚焦技術以及高效的光耦合方式是提高傳輸效率的關鍵因素。隨著光通信和激光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創新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與應用。
56人看過
- 2025-05-22 14:15:21固體激光器可以光纖傳輸嗎
- 固體激光器可以光纖傳輸嗎?這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激光技術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隨著光纖通信技術和激光器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激光器種類被應用于光纖系統中。固體激光器作為一種常見的激光源,其是否能夠與光纖結合并進行高效的光纖傳輸,成為了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將深入探討固體激光器與光纖傳輸的關系,分析其技術可行性、挑戰以及實際應用中的解決方案。 固體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固態材料的激發和光放大過程,常見的固體激光器包括摻鐿激光器、摻鉺激光器等。與傳統的氣體激光器和半導體激光器相比,固體激光器通常具有較高的輸出功率和較長的激光波長,適用于多種工業應用。固體激光器是否可以有效地與光纖結合進行傳輸,涉及到多個技術因素。 固體激光器的輸出光通常是通過光學系統進行耦合到光纖中的。這一過程要求激光器的輸出光斑與光纖的光學模式匹配。由于固體激光器輸出的光斑形狀和光纖的接收模式不同,因此在進行光纖傳輸時,常常需要使用透鏡、反射鏡等光學元件來實現高效耦合。固體激光器輸出的光功率較大,這就要求光纖的傳輸損耗要盡量低,以確保信號在光纖中能夠穩定傳輸。 固體激光器與光纖的耦合和傳輸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激光器的輸出光通常是空間非高斯模式,而光纖傳輸要求的是高斯模式光波。這就需要在設計上進行優化,以實現較高的傳輸效率。光纖傳輸的波長范圍有限,固體激光器的波長選擇必須適應光纖的工作波長窗口,才能確保傳輸效果。 盡管如此,近年來,隨著光纖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固體激光器設計的創新,固體激光器與光纖的高效耦合和長距離傳輸已經得到了實現。例如,利用特殊設計的光纖,如大模式光纖(MMF)和特種光纖,可以更好地適配固體激光器的輸出光斑,從而提高傳輸效率和穩定性。光纖激光器和激光光纖耦合器的不斷發展也為固體激光器光纖傳輸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總結來說,固體激光器在與光纖的結合與傳輸方面,雖然存在一定的技術挑戰,但通過合適的耦合技術和光纖設計,已經能夠實現高效、穩定的光纖傳輸。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固體激光器與光纖的結合將會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推動激光通信、傳感技術等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43人看過
- 2022-06-29 10:14:05OLI光纖微裂紋檢測儀常用于光纖連接器微損傷檢測
- 光纖連接器是光纖與光纖之間進行可拆卸(活動)連接的器件,它把光纖的兩個端面精密對接起來,以使發射光纖輸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纖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鏈路而對系統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這是光纖連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纖連接器影響了光傳輸系統的可靠性和各項性能。據了解,市面上按連接頭結構形式可分為:FC、SC、ST、LC、D4、DIN、MU、MT等等各種形式,光纖連接器端面研磨方式有PC、UPC、APC型三種。如圖所示:而光纖接頭主要有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分別是插針(插芯)、連接器體、光纜、連接裝置,光主要通過插芯進行傳輸,若插芯損傷,會大大降低光傳輸效率,影響光纖通信。東隆科技推出的OLI光纖微裂紋檢測儀,能精準定位器件內部斷點、微損傷點、耦合點以及鏈路連接點,廣泛用于光器件、光模塊損傷檢測。在測試中,我們用OLI光纖微裂紋檢測儀測量LC-UPC連接頭,而測試結果顯示3個峰值,第一個峰值為LC-UPC端面、第二個峰值為連接頭內部損傷處,距離端面5.224mm,第三個峰值為光纖接頭末端對空氣處。如下圖所示:由此可見,東隆科技推出的OLI光纖微裂紋檢測儀,其原理基于光學相干檢測技術,利用白光的低相干性可實現光纖鏈路或光學器件的微損傷檢測,以亞毫米級別分辨率探測光學原件內部,廣泛用于光器件、光模塊損傷檢測以及產品批量出貨合格判定。如需了解產品更多詳情,請隨時聯系我們的銷售工程師!
188人看過
- 2025-02-01 15:10:15生物顯微鏡是不是光透
- 生物顯微鏡是不是光透 生物顯微鏡作為現代科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對于觀察微觀生物體和組織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許多人在使用生物顯微鏡時,會遇到一個問題——生物顯微鏡是否光透?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從生物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光學特性以及如何影響觀察結果的角度進行分析,幫助讀者理解生物顯微鏡是否具備“光透”特性,以及其在不同應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生物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生物顯微鏡是一種使用可見光和鏡頭來放大物體的工具。其核心原理是通過透過樣本的光線折射和聚焦,來觀察物體的細節。顯微鏡的光源(如白光或LED光源)通過載物臺下方照射樣本,經過透鏡系統放大并通過目鏡呈現給觀察者。這一過程的關鍵在于光的透過性,也就是是否能有效地通過樣本并產生清晰的成像。 二、光透特性與樣本類型的關系 “光透”是指光線是否能夠穿透樣本并形成足夠的圖像質量。在不同的生物顯微鏡中,這個特性與樣本的透明度和顯微鏡的光學系統密切相關。對于透明的樣本(如水生生物、薄切的組織樣本等),生物顯微鏡中的光源能夠有效穿透樣本,并通過光學系統放大圖像。對于不透明或較厚的樣本(如某些動物組織或細胞),光線可能無法完全穿透,導致圖像質量下降。 三、顯微鏡光學系統的影響 生物顯微鏡的光學系統,尤其是鏡頭、物鏡以及光源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光的透過性和成像效果。高質量的物鏡和鏡片能有效地收集和聚焦透過樣本的光線,從而提高圖像的清晰度。低質量的光學系統可能會導致光的散射或吸收,使得圖像失真或變得模糊。顯微鏡中不同的觀察模式(如明場顯微鏡、相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也會影響光的利用效率。 四、光透性對不同觀察模式的影響 在生物顯微鏡中,光透性會隨著使用的觀察模式而變化。例如,在明場顯微鏡中,光線直接穿透樣本并被樣本表面反射,這要求樣本具有較高的透明度。相反,在相差顯微鏡中,光并不直接穿透樣本,而是通過干涉原理增強樣本中的結構差異,這使得即使是稍微不透明的樣本也能清晰呈現。對于熒光顯微鏡,光透性并不是的影響因素,熒光染料的選擇和樣本的處理方式也同樣重要。 五、總結 生物顯微鏡的光透特性依賴于多個因素,包括樣本的透明度、顯微鏡的光學系統、觀察模式的選擇等。在透明樣本中,生物顯微鏡能夠較好地實現光透效果,提供清晰的圖像,而在不透明或厚重樣本中,可能會遇到光透性不足的問題。在選擇顯微鏡時,考慮樣本類型和顯微鏡的光學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要確保觀察結果的精確性,必須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顯微鏡及觀察模式。
48人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