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掃碼咨詢
聯系方式:400-822-6768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在儀器網(www.189-cn.com)上看到的!
恒溫循環試驗箱測試加濕桶實驗方案
一、實驗目的
評估加濕桶在不同恒溫條件下的加濕量,確定其加濕能力是否滿足實際需求,以及加濕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檢測加濕桶運行時的溫濕度均勻性,探究其對周圍環境溫濕度調控的穩定性,避免出現局部溫濕度差異過大的情況。
分析加濕桶在長時間連續運行下的耐用性,觀察部件磨損、腐蝕及結垢情況,預測其使用壽命。
二、實驗設備及材料
恒溫循環試驗箱:能夠控制箱內溫度,實現穩定的恒溫循環,溫度調節范圍覆蓋加濕桶常見工作溫度區間,且濕度可在較大幅度內按需設定,溫濕度均勻性良好,為實驗提供可靠環境。
加濕桶樣品:選取多個相同規格、型號的加濕桶,確保其初始性能參數一致,包括材質、內部結構、額定加濕量等,均為正常生產標準下的合格產品。
檢測儀器: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箱內不同位置以及加濕桶出風口處的溫濕度;電子天平,精確稱量加濕桶在一定時間內的加濕量,精度達到毫克級;內窺鏡,輔助查看加濕桶內部部件在實驗后的磨損、腐蝕狀況。
三、實驗步驟
樣品預處理
對加濕桶進行外觀檢查,確保無明顯缺陷、裂縫或異物,記錄初始狀態。
將加濕桶內部及連接管路清洗干凈,去除生產過程殘留雜質,防止影響實驗結果,然后晾干或吹干備用。
樣品安裝
把預處理好的加濕桶按照正確的安裝方式固定在恒溫循環試驗箱內位置,確保連接緊密,水路、氣路暢通,避免泄漏。
在箱內不同區域以及加濕桶出風口等關鍵位置合理布置溫濕度傳感器,保證能夠全面、準確地采集溫濕度數據。
環境設定
開啟恒溫循環試驗箱,根據實驗要求設定初始溫度,如 20℃、25℃、30℃等不同恒溫條件,每個溫度條件下分別設置多組平行實驗。
針對各設定溫度,依次設定相對應的濕度目標值,從低濕度(如 40%RH)逐步過渡到高濕度(如 80%RH),以模擬不同工況。
待箱內環境達到設定的恒溫恒濕狀態并穩定運行一段時間(不少于 30 分鐘)后,開始正式測試。
數據采集與觀察
在實驗過程中,每隔 15 分鐘使用電子天平稱量加濕桶的加濕量,記錄加濕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分析加濕效率的穩定性。
同時,通過數據采集系統實時記錄各溫濕度傳感器的數據,觀察箱內溫濕度均勻性變化,繪制溫濕度場分布圖,判斷加濕桶對環境溫濕度的調控效果。
每運行 4 小時,暫停實驗,使用內窺鏡觀察加濕桶內部部件,如發熱元件、霧化片、水槽等的磨損、腐蝕或結垢情況,拍照留存并做好記錄。
實驗周期與結束條件
單個溫度 - 濕度組合工況下的實驗周期設定為 24 小時,以充分考察加濕桶在長時間運行下的性能表現。
完成所有預定的溫度、濕度工況測試,且加濕桶各項性能指標數據采集完整、準確,內部部件磨損、腐蝕等情況觀察詳實后,結束實驗。
四、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
整理加濕量數據,繪制不同溫度、濕度條件下加濕量隨時間變化的折線圖,通過斜率計算加濕速率,對比分析各工況下的加濕性能差異。
依據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生成溫濕度場分布云圖,直觀呈現箱內溫濕度均勻性狀況,計算溫濕度標準差等統計參數,量化穩定性指標。
綜合內窺鏡觀察結果與運行時間數據,評估加濕桶內部部件的耐用性,預估在不同工況下的使用壽命,為維護保養周期提供參考。
結合上述各項分析,對加濕桶的整體性能進行綜合評價,給出明確的適用場景建議與優化方向。
五、注意事項
實驗人員操作恒溫循環試驗箱及相關檢測儀器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特別是涉及水電連接部分,要確保安全,防止觸電、漏水等事故。
實驗過程中,若發現試驗箱或加濕桶出現異常聲響、漏水、冒煙等故障跡象,應立即停止實驗,排查并解決問題后再繼續。
實驗結束后,及時關閉所有設備電源、水源,小心取出加濕桶,妥善保存樣品及實驗數據,對試驗箱進行清潔維護,以備后續重復使用。
全部評論(0條)
推薦方案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