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漏電起痕試驗機輸出電壓:交流/直流(定制可切換);高精度穩壓器:輸出AC220V 功率6000W,精度±1%;
當試驗中高壓回路電流達到或超過60mA持續2S 后,繼電器動作,切斷電流,蜂鳴器報警指示試品不合格,這時按電壓停止即可解除報警聲;起痕判斷:依標準GB/T6553-2003/4.1.2規定,在試樣上施加電壓(2.5k V,3. 5k V和4.5k V),并以一定流速滴污染液,在60mA以下的電流持續6H不過流即為通過;
試驗時間:6小時;滴液間隔時間:試驗時間可預置,0 ~ 99.99S/M/H可連續可調;滴液裝置:高精密滴液裝置,滴液裝置高度可調,采用精密蠕動泵,流量范圍可調;試驗溶液:氯化銨、異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非離子型濕潤劑配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混合物。污染液在(23士)1℃時的電阻率應為(3.95 士0.05)Ω·m。濾紙尺寸:按照標準尺寸要求制做,濾紙厚度為0.15 ~0.17mm。機箱:采用SUS304不銹鋼(拉絲面);污液槽采用316不銹鋼,加裝密閉裝置;工作室體積:950L*650W*900H(mm);容積大于為0.5m3;儀器外形尺寸:1200L*700W*1800H(mm);控制系統由PLC控制,可單獨控制任何一個工作組。
橡膠漏電起痕試驗機由上一個畫面上,點擊右上角“下一頁”,進入下面畫面,設定好操作參數,即可等待試驗。功能說明:設定好流速參數后,完成才可點擊“選定”鍵,如果“選定”在閃爍狀態,請點停后再操作此步;點擊選定電阻值,和試驗方式(交流或直流)。注意:啟動了電壓試驗時請勿操作此屏幕。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本文件。
ISO4287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術語、定義和表面結構參數
注。GB/T3505-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術語,定義及表面結構參數(ISO 4287。
1997,IDT),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ISO和IEC維護的用于標準化的術語數據庫地址如下,電痕化tracking在電應力和電解雜質的聯合作用下,固體絕緣材料表面和/或內部逐步形成導電通道的現象,電痕化失效tracking failure
導體間的絕緣部分由于電痕化引起絕緣失效。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1984年S次發布為GB/T 4207-19841
-2003 年第一次修訂:
--2012年第二次修訂:
一本次為第三次修訂。
b)增加了“ISO4287”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
e)
刪除了“GB/T 17037.1-1997.GB/T 17037.3-2003、IEC 104.1SO 293;1986和ISO 295:
1991"五個規范性引用文件(見2012年版的第2章);
d
更改了“電痕化失效”術語定義的注釋(見3.2,2012年版的 3.2);
e)
更改了“相比電痕化指數”術語定義的注釋,并增加了注1和注4的內容(見3.5,2012年版的
3.5);
D增加了“去離子水”術語和定義(見3.8);
g)更改了“原理"注釋的內容(見第4章,2012年版的第4章);
h)更改了“試樣”中試樣加工工藝可參考的文件,增加了注6和注7的技術內容(見第5章,
2012年版的第5章);
i)更改了“環境條件”中環境溫度的界定,由“23℃±5 ℃”改為“(23±2)℃”,并增加了開始測試
時間的要求(見6.1,見2012年版的6.1);
j)更改了“溶液 A”的描述,刪除了配置溶液用去離子水電導率的要求,增加了注2(見7.3.
2012年版的7.3);
k)更改了“溶液 B”的描述,改為“見附錄B”(見7.3,2012年版的7.3);
1增加了溶液C的成分和配比要求,電阻率要求和表面張力要求(見7.3.2012年版的7.3);
m)更改了“滴液裝置”的技術內容,增加了滴液之間的目標時間的要求,增加了“注2”內容(見7.4,
2012年版的7.4);
n)增加了“條件處理室”的技術內容(見7.7);
o)刪除了“規定的數量試樣要求"(2012年版的10.1);
p)更改了“耐電痕化指數試驗結果報告”的描述(見10.2,2012年版的10.2);
g)更改了“概述”測定相比電痕化指數的要求,刪除了注1和注2(見11.1,2012年版的11.1);
t)增加了“篩選試驗”(見11.2);
s)更改了“100滴液滴測量”中的注1的技術內容(見11.4.2012年版的11.2);
t)更改了“附錄B”的技術內容,將“溶液B”改為推薦使用“溶液 C”,在“溶液B”的技術內容中刪
除了去離子水的電導率要求,增加了"可使用溶液B代替溶液C,以實現試驗結果的兼容性"的
內容描述(見附錄B,2012年版的7.3);
u)更改了“電極材料選擇”的內容(見附錄C,2012年版的附錄B)。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 60112:2020(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
一一由于原文中編輯性錯誤,將6.1中的“(23±5)℃”修改為“(23±2)℃”.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提出。
超過2s的燃燒。
3.7
耐電痕化指數prooftrackingindex;PTI
五個試樣經受50滴液滴期間未電痕化失效和不發生持續火焰所對應的耐電壓數值,以V表示。
注:在試驗時,允許材料發生非持續火焰不導致失效,但是除非考慮其他因素更為重要,否則材料發光不燃燒是首
選因素,參見附錄A。
3.8
去離子水de-ionizedwater
符合ISO 3696中的3級標準或同等品質分析性的實驗室用水。
可使用表面非常平坦的試樣,其面積足夠大,確保試驗期間液體不會從測試電極之間流走。
注1:盡管可采用更小的尺寸,但推薦平面尺寸應不小于20mmX20mm,以減少電解液流出試樣邊緣損失,只要電解液
不損失,也可采用尺寸為15mmx15mm的試樣,例如ISO3167中規定的多用途試樣。
注2:通常情況下,每次試驗采用獨立的試樣。如果要在同一試樣上進行多次測試,測試點之間的距離宜足夠遠,避
免測試點產生的閃光或煙霧及腐蝕后的產物不會污染或影響其他待測區域。
試樣的厚度應不小于3mm,可多個試樣疊加以獲得至少3mm的厚度。
注3:小于3mm厚的試樣與較厚試樣上得到CTI值不具可比性,因為大量熱量通過薄試樣散發到玻璃支撐件上,因此,
可疊加試樣獲得滿足試驗的試樣厚度。
除非產品標準中另有規定,否則試樣表面應均勻光滑并且無缺陷,如無擦傷、瑕疵、雜質等。如無
法保證上述要求,則應將試樣表面情況說明與試驗結果一起報告。因為試樣表面某種特性可能增加試驗
結果的分散性。
對于在產品部件上的試驗,在無法從部件上切割出合適的試樣情況下,可在相同絕緣材料模壓成型
的試樣上截取合適的試樣用于試驗。在此情況下,應確保部件和截取的試樣均通過相同的制造工藝生產,
并在盡可能使其具有相同的表面特征。如最終制造工藝的細節未知,則可參考ISO 293、ISO 294-1、ISO
294-3以及ISO 295中規定的制備方法。
注4:在測定PTI和CTI的試驗中,使用不同制造條件/工藝制備的試樣,可能會導致表現出不同的性能水平。
注5:在測定PTI和CTI的試驗中,使用不同流向模壓成型的試樣,也可能導致表現出不同的性能水平。
在特殊情況下,為使試樣表面平滑,可對試樣進行打磨。若打磨試樣,則表面紋理應符合ISO 4278
的規定(例如Rz的值)并且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見10.2和11.5)。
注6:任何打磨會損壞試樣,在此情況下,通過打磨制成的材料表面與試樣原本的表面所測得的耐電痕化值可能更高
或更低。
電極的方向與材料的特性有關,測量應沿著和正交特性方向進行。除非另有規定,應報告測得CTI較
低的那個方向。
注7:當材料具有疏水性表面時,通常使用具有腐蝕性的電解液,例如溶液C。漏電起痕試驗儀是 IEC60695 : 2003 《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標準規定的仿真試驗項目;同時滿足GB 4943.1-2011,IEC60950-1:2005Clause 2.10.4.2條款、IEC60112-2009 、GB4207、GB4706.1試驗要求。漏電起痕試驗是在固體絕緣材料表面上,在規定尺寸 (2mm×5mm) 的鉑電極之間,施加某一電壓并定時 (30s) 定高度 (35mm) 滴下規定液滴體積的污染液體 (0.1%NH 4 CL) ,用以評價固體絕緣材料表面在電場和污染介質聯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測定其相比電痕化指數 (CT1) 和耐電痕化指數 (PT1) 。 耐電痕化指數試驗儀適用于照明設備、低壓電器、家用電器、機床電器、電機、電動工具、電子儀器、電工儀表、信息技術設備的研究、生產和質檢部門,也適用于絕緣材料、工程塑料、電氣連接件、輔件行業。GB/T4207-2003/IEC60112:1979
可變電阻器應能調節兩電極間的短路電流到1.0 A+0.1 A,且在此電流下,在電壓表上指示的電
壓下降值應不超過10%。
在試驗電路中,過電流繼電器應在0.5A或更大的電流持續2s時動作。
5.3 滴液裝置
在兩電極之間的試樣表面應被所滴的試驗溶液潤濕,溶液滴落的時間間隔為30s+5s液滴應從
30mm~40mm的高度滴到兩電極間試樣表面的中央。液滴大小應為(20+)mm。每次試驗前,要擦
凈滴針或其他滴液管流出口,并讓他流出足夠的液滴以保證使用的是正確濃度的溶液。
注1:在各次試驗之間留存在針頭里的溶液,由于蒸發會使溶液的濃度增加。根據試驗延遲時間的不同,讓溶液先
流出大約5滴~20滴,通常能去掉濃度太大的液體。
注2:為了確定液滴的大小,應該核對1cm’的液體流出的液滴數應在44滴到50滴之間,并定期檢查液滴大小。
注3:可以采用外徑0.9mm~11mm、針尖直切的皮下注射針頭來傲滴液裝置。
注4: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溶液滴落時間間隔偏差±5s太大,將影響試驗結果,這時可改為偏差士1s。
5.4 試驗溶液
溶液A:(01+0.002)%質量分數的氯化銨(NHCI)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稀釋,其溶液在23℃
士1℃時的電阻率是395Ω·cm士5Ω·cm。
溶液B:(0.1±0.002)%質量分數的氯化銨(NHCI)和(0.50.002%質量分數的烷基萘-磺酸鈉
鹽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稀釋,其溶液在23℃土1℃時的電阻率是170Ω·cm士5Ω·cm。
優先采用溶液A。
如果需要侵蝕性更強的污染物,則應使用溶液B。如用溶液B,則在CTI和PTI值后加一個字母
“M”(例如CTI250M)。
如果采用了溶液A和溶液B以外的其他溶液,則應在試驗報告中說明,其結果不能成為CTI
或PTI。
注:電痕化隨溶液電阻率的減小而加速,且也受試驗溶液的化學性質所影響。考慮因素清單
A.1 考慮因素清單
本文件規定的方法被采用,但在某些產品領域下列因素為可選擇方案:
a)表面粗糙的試樣是否可通過機加工的方式使試樣表面光滑平整,如拋光(第5章);
b) 試樣表面狀態(6.2),清洗或其他方法;
c)
維持清洗后的表面狀態(6.2);
d)
采用溶液類型[溶液A或溶液B或溶液C(7.3)];
e)是否描述在兩次試驗期間清洗設備方法的特殊說明(第8章);
f
若為非均勻材料,除非另有規定,通常報告較低值方向上得出的試驗結果(8.1);
g)
電痕化試驗中所使用的試樣數量,通常為五個,也可選擇其他數量(10.2);
h)
電痕化試驗電壓(10.2);
)
電痕化試驗是否包括100滴滴液試驗的最小試驗電壓;
j)
是否要求測量蝕損深度,若需要,則規定界限值(第 9 章);
k)
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將燃燒作為判定標準,對于不宜將燃燒作為判定標準的材料,宜采用其他
試驗方法。CB/T4207-2022/1EC 60112:2020
試驗前,若有需要,對電極進行冷卻處理,確保其溫度不足以對試樣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確保不產生直觀的污染,通過標準試驗與試驗前的測量確保所采用溶液符合電導率要求。
注1:由于以往試驗導致澳定設備中的殘留物可能會污染擦液,以及溶液蒸發會增加其濃度,兩者可使得結果比真
實值偏低。在此情況下,試驗前能機械地和/或用磨劑浦洗瀾定設備,內部也用相同的溶劑清洗,用10滴一20
滴沖洗,通常重去掉濃度較大的液體。
如有爭議,電極和滴定裝置清潔程序應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將試樣水平放置在支撐臺上,測試面朝上。調整試樣的相對高度和電極裝置,使電極置于試樣上
方,并定位校準電極間距為(4.0±0.13mm,確保整個電極橫刃與試樣表面按要求的壓力接觸,壓力均
勻分布在整個刃寬度上。
注2:為便于日視檢查,能在電極后放置一光源,
試樣的方向宣確保液滴保留在兩電極之間。
調節試驗電壓到要求值,電壓值應為25V的整數倍,并調整電路參數,使短路電流在允許的公差范
圍內
8.3試驗程序
啟動滴液裝置,使液漓滴落在試樣表面,保持試驗進行,直到發生以下情況之一,則停止試驗;
a)過電流裝置動作1
b)發生持續燃燒
e)第50(100)滴液滴滴落后經過至少25s,無a)或 b)情況發生。
建。若不要求測定電蝕損,可在任何50滴試驗前進行300滴試驗。
試驗結束后,排出試驗箱內有毒氣體,取出試樣。
9電蝕損的測定
按要求,50滴液滴試驗結束后,應清除掉粘在未失效試樣表面的任何碎屑或松散附著的分解物,然
后將試樣放在帶有深度計的平臺上。應使用半球端部直徑為1.0mm的探針測量每個試樣的最大電蝕
損深度,以毫米表示,精度為0.1mm,測量五次,結果取最大值。
電蝕損深度小于1mm時,應以*<lmm”表示,
按第10章的規定進行試驗時,應在規定的電壓下對經受50滴液滴試驗的試樣進行電蝕損深度
測量。
按第 11章的規定進行試驗時,應在最大電壓下對經受50滴液滴試驗的五個試樣進行電蝕損深度
測量。
10測量耐電瘤化指數(PTD
10.1程序
在材料標準,電氣設備規范或其他標準中,如僅需進行耐電痕試驗,應按照第8章的規定進行50消
液滴試驗,但試驗僅在某個規定電壓下進行。
由空氣電弧導致的過電流裝置動作,不是電瘤化失效。
至少測試五個試樣。若其中一個在特定的試驗電壓下失效,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可對一組新的五個
試樣進行試驗,如果十個試樣中只有一個失效,則結果為“通過”。
試樣數量可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或按照產品標準確定。
耐電痕試驗電壓應為25V的整數倍。GB/T4207-2022/IEC 60112,2020
10.2報告
報告應包含以下信息,
a)被測材料的名稱和任何條件處理。
b)試樣厚度和用于獲得規定厚度的疊層數。
c試樣未測試的原始表面特性,
1任何清潔過程情況:
2)任何機加工情況,如拋光;
3)任何試樣表面涂漆情況。
d試驗前的表面狀態,如表而缺陷,如劃痕、污物、雜質等。
e)
電極和滴管的清潔程序。
D如果試驗不是在無通風的空間進行,記錄大概的空氣流速。
g)用來校正電極的任何已知材料特性。
h)不要求測定電蝕損程度時,按照如下方式耐電痕化指數試驗報告結果。
●說明使用的溶液類型(溶液B或溶液C),在規定的電壓下試驗通過或失效。
注1,例如溶液A.PT1175為通過或失效,溶液B,PT1225M為通過或失效,溶液C,PTI175C為通過或失數。
如果要求測定電性損程度時,應按如下方式報告結果,
●說明使用的溶液類型(溶液B或溶液以及最大的電蝕很深度,在規定的電壓下試驗通過
或失效。
注2:例如溶液A:PTI250-3為通過或失敗。溶液B,PT1375M-3為通過或失效-溶液C,PT1250C-3為通過或失效。
如果試樣發生燃燒,無法報告電蝕損程度,則應在報告中說明。
如果在試樣上形成穿孔,則應報告孔的信息及深度(試樣厚度)。
如果由于產生電弧導致試驗無效,則應報告。
11測量相比電痕化指數(CTD)
11.1概述
測定相比電痕化指數,需測量連續五個試樣通過50滴試驗的最大電壓值,然后在低于該電壓值
25V的電壓下對五個試樣進行100滴試驗,若試驗未通過,則應確定100滴試驗的最大電壓值。
如果五個試樣中有一個在某試驗電壓下失效,則可重新試驗另一組五個試樣,如果十個試樣中只有
一個失效,則可繼續進行下一個更高電壓的試驗。
11.2篩選試驗
如果材料性能未知,應至少對三個試樣在最大電壓300V下進行50滴試驗的篩選試驗,如果材料
能承受初始試驗而未發生電痕化失效,也未持續燃僥,則始終使用三個試樣,每次增加100V電壓繼續
進行試驗,直到發生電痕化失散或持續燃燒,然后將試驗電壓降低50V進行試驗,最后將試驗電壓升高
或降低25V,以確定用于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最大試驗電壓,
如果材料在初始試驗電壓下失效,則將試驗電壓降低100V,以上述相同的程序確定相比電痕化指GB/T4207-2022/IEC60112:2020
報價:¥65000
已咨詢1642次萬能試驗機
報價:¥58000
已咨詢141次聚合物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58次聚合物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45次聚合物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47次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68次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118次聚合物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97次聚合物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試驗儀
報價:¥58000
已咨詢65次聚合物絕緣材料的漏電起痕試驗儀
聚酰亞胺薄膜介電強度檢測儀符合標準 GB1408.1-2016《絕緣材料電氣強度試驗方法工頻下試驗第2部分》 GBT13542.1-2009電氣絕緣用薄膜 GB/T1695-2005《硫化橡膠工頻擊穿電壓強度和耐電壓的測定方法》 GB/T3333-1999《電纜紙工頻擊穿電壓試驗方法》
聚酰亞胺薄膜GB1408電氣強度試驗儀適用材料:橡膠、塑料、薄膜、陶瓷、玻璃、漆膜、樹脂、電線電纜、絕緣油等絕緣材料 測試項目:擊穿電壓測試、介電強度測試、電氣強度測試、耐電壓擊穿強度測試等 試驗電壓:10KV、20KV、50KV、100KV、150KV等
聚酰亞胺薄膜工頻耐壓試驗儀符合標準 GB1408.1-2016《絕緣材料電氣強度試驗方法工頻下試驗第2部分》 GBT13542.1-2009電氣絕緣用薄膜 GB/T1695-2005《硫化橡膠工頻擊穿電壓強度和耐電壓的測定方法》 GB/T3333-1999《電纜紙工頻擊穿電壓試驗方法》
聚酰亞胺薄膜介電強度測試儀產品型號:BDJC-10KV、BDJC-50KV、BJC-100KV 產品品牌:北京北廣精儀 控制方式:計算機控制 符合標準:GB/T1408、ASTM D149、IEC60243-1等 適用材料:橡膠、塑料、薄膜、陶瓷、玻璃、漆膜、樹脂、電線電纜、絕緣油等絕緣材料 測試項目:擊穿電壓測試、介電強度測試、電氣強度測試、耐電壓擊穿強度測試等
聚酰亞胺薄膜電壓擊穿試驗儀試驗介質:絕緣油、空氣 顯示方式:曲線顯示、數據打印 其它特點:無線藍牙控制 設備組成:主機、計算機、電極 電極規格:25mm、75mm、6mm 電器容量:3KVA、5KVA、10KVA 耐壓時間:0-8H 安全保護:九級安全保護 質保日期:三年、終身維護。
納米材料擊穿電壓試驗儀可實時繪制試驗曲線,顯示試驗數據,判斷準確,并可保存,分析,打印試驗數據。并且能夠自動判別試樣擊穿并采集擊穿電壓數據及泄露電流,同時能夠在擊穿的瞬間電壓迅速降低自動歸零。軟件系統操作方便,性能穩定,安全可靠。由電腦控制,數據采集方式通過光電隔離,有效解決試驗過程中的抗干擾問題,軟件操作使用方便,能夠實時顯示動態曲線,同時升壓速率無級可調,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升壓速率調節
納米材料介電強度檢測儀主要適用于固體絕緣材料如:塑料、薄膜、樹脂、云母、陶瓷、玻璃、絕緣漆等介質在工頻電壓或直流電壓下擊穿強度和耐電壓時間的測試;該儀器采用計算機控制,可對試驗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行快速、準確的采集、處理,并可存取、顯示、打印。 此儀器為具有防輻射功能
納米材料電壓擊穿測試儀主要用途及功能?該機滿足GB1408.1-2006? GB1408.2-2006? GB/T1695-2005 GB/T3333? GB12656及ASTM D149 ASTM D 876、DIN53481、UNI4291\IEC標準要求要求.主要適用于固體絕緣材料如:塑料、薄膜、樹脂、云母、陶瓷、玻璃、絕緣漆等介質在工頻電壓或直流電壓下擊穿強度和耐電壓時間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