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電極體積電阻率測試儀
- 品牌:北京北廣精儀
- 型號: BEST-380
- 產地:北京 海淀區
- 供應商報價:¥20000
-
北京北廣精儀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更新時間:2025-07-30 08:18:05
-
銷售范圍售全國
入駐年限第10年
營業執照已審核
- 同類產品絕緣漆體積表面電阻系數測定儀(61件)
立即掃碼咨詢
聯系方式:400-855-8699轉8003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在儀器網(www.189-cn.com)上看到的!
掃 碼 分 享 -
為您推薦
產品特點
- 三電極體積電阻率測試儀操作溫度和濕度 0℃到40℃80%RH以下(無凝結)
存儲溫度和濕度 -10℃到60℃ 80%RH以下(無凝結)
操作環境 室內,海拔2000m 詳細介紹
三電極體積電阻率測試儀電源 電壓:110V/ 220V AC 頻率:47Hz/63Hz 兩種供電模式
功耗 50 W
尺寸 約 331 mm x 329 mm x 80 mm
重量 約 4.1kg
三電極體積電阻率測試儀測量參數 絕緣電阻 R,泄漏電流 I,表面電阻 Rs,體積電阻 Rv
測試電壓 1-1000v 1000個檔位可以調
測試范圍 電阻102Ω~10 16Ω基本覆蓋半導電材料和超絕緣材料的電阻測量(超出顯示電流換算可到20次方), 電阻率可達到1022Ω.cm
測量方式:手動/自動兩種
界面語言選擇:英文/中文 兩種
顯示位數:4/5位 兩種選擇
測量模式:三種
測試速度可選擇 快速 5 次/秒,慢速 1 次/秒,兩種可選
回讀電壓精度 0.5%±1V
測試特點:帶設置記憶功能 開機一鍵測試出結果 不用反復設置
可設定測量延時和放電延時
十種自定義測量模式可以用戶自己編輯開機直接調取 滿足不同材料的測試需求
量程超限顯示 量程上超 和量程下超
輸入端子 香蕉插頭,BNC 插頭
精度保證期 1年 根據計量證書有效期 可在全國任意檢測所檢測 精度保證
操作溫度和濕度 0℃到40℃80%RH以下(無凝結)
存儲溫度和濕度 -10℃到60℃ 80%RH以下(無凝結)
操作環境 室內,海拔2000m
標準配置:
1、測試儀器 1臺
2、電源線 1條
3、測試電極 1套
4、使用說明書 1份
5、測試主機 1臺
6、出廠測試報告 1份
7、上位機連接線 1條
8、屏蔽箱 1個
9、測試夾 1套
10、232數據串口組件 1套
以下是關于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以BEST-380為例)的標準使用流程說明,適用于電氣設備、電纜等絕緣性能檢測:
絕緣電阻測試儀使用流程
一、測試前準備
1. 安全確認
切斷被測設備電源,并驗電確認無電壓。
對設備充分放電(尤其是電容性設備),必要時使用放電棒。
高壓設備需懸掛“禁止合閘”警示牌。
2. 環境檢查
確保測試環境干燥、無凝露,環境溫度/濕度符合儀器要求(一般濕度<80%)。
遠離強電磁干擾源。
3. 儀器與工具準備
選擇合適量程的絕緣電阻測試儀(如500V/1000V/1500V檔位)。
檢查測試儀電池電量或電源連接狀態。
準備高壓測試線、接地線、絕緣手套等輔助工具。
二、測試接線
1. 接線步驟
L端(線路端) :連接被測設備導體部分(如電纜線芯)。
E端(接地端) :連接設備外殼或接地極。
G端(電流端) (可選):用于消除表面泄漏電流(如測試電纜時接絕緣層表面屏蔽環)。
2. 注意事項
確保測試線絕緣完好,連接牢固。
測試線懸空時避免相互纏繞或接觸接地體。
三、測試操作
1. 參數設置
打開電源,選擇測試電壓(如額定電壓≤500V的設備選用500V檔)。
設置測試時間(如需極化指數PI或吸收比測試需定時1min/10min)。
2. 啟動測試
按下“開關”鍵,儀器自動升壓并顯示實時絕緣電阻值(單位:Ω)。
保持測試至數值穩定(通常15s~1min),記錄穩定后的讀數。
3. 特殊測試
吸收比測試 :記錄15s和60s時的阻值,計算比值(應≥1.3)。
極化指數測試 :記錄1min和10min時的阻值,計算比值(應≥1.5)。
四、測試后操作
1. 放電與拆線
測試完成后,先按“開關”鍵停止高壓輸出。
使用儀器放電功能或外接放電棒對設備放電。
確認無殘余電壓后拆除測試線。
2. 數據記錄
記錄測試值、環境溫濕度、測試電壓及時間。
對比歷史數據或標準(如GB/T 3048.5 2007)判斷絕緣狀態。
3. 儀器維護
關閉電源,清潔測試線并收納。
長期不用時取出電池。
五、注意事項
1. 安全規范
測試期間嚴禁觸碰被測設備或測試線裸露部分。
雷雨天氣禁止戶外測試。
2. 異常處理
若讀數異常(如歸零或波動大),檢查接線或設備是否受潮、損壞。
儀器故障時立即停止使用。
3. 標準參考
新裝設備絕緣電阻一般要求≥1MΩ/kV(如1kV設備≥1MΩ)。
運行中設備阻值不應低于初次值的50%。
通過規范操作絕緣電阻測試儀,可有效評估電氣設備絕緣性能,預防漏電或短路事故。測試結果需結合設備類型、環境等因素綜合判斷,必要時由專業人員進行診斷。
表面體積電阻率測試儀精度與測量范圍分析
一、核心測量范圍
?電阻測量范圍?
?基礎范圍?:主流設備覆蓋 ?1×10?Ω至1×101?Ω?,通過量程擴展技術可支持更高電阻(如20次方)。
?細分場景?:
防靜電材料:?1×10?Ω至1×1012Ω?(三電極法);
絕緣材料:?1×1012Ω至1×101?Ω?(四電極法);
半導體/金屬:?0.01×10?Ω至1×101?Ω?(非接觸式測量)。
?電流靈敏度?
微電流檢測能力達 ?0.01pA?(1×10?1?A),支持高阻材料的漏電流捕捉。
動態電流范圍:?2×10??A至1×10?1?A?,適應導體到絕緣體的全譜測試需求。
?測試電壓適配?
電壓調節范圍 ?1V至1500V?(可定制),典型測試電壓為 ?10V/50V/100V/250V/500V/1000V? 六擋位。
高電壓(≥500V)適用于厚層絕緣材料,低電壓(≤100V)用于薄膜/納米涂層以減少擊穿風險。
二、精度等級與誤差控制
?基礎精度?
?常規量程?(10?Ω至1012Ω):誤差 ?≤1%?,通過自動量程切換技術優化;
?高阻量程?(1012Ω至101?Ω):誤差 ?≤5%?(部分高端型號可達 ?±0.8%?);
?極端高阻?(>101?Ω):誤差擴大至 ?10%~20%?,需配合屏蔽環境使用。
?精度提升技術?
?溫度補償算法?:實時校準環境溫度(0℃~40℃)對電阻率的影響,誤差降低 ?30%?;
?三同軸屏蔽設計?:電磁干擾,確保pA級微電流穩定性(波動<0.5%);
?雙顯示模式?:同步顯示電阻值與電流值,交叉驗證數據可靠性
具有高溫及智能功能的表面體積電阻率測試儀特性分析
一、高溫測試能力
?溫度控制范圍?
典型高溫測試范圍覆蓋?室溫至900℃?,系統通過高溫試驗箱與四端測量法結合,實現導體材料在高溫下的電阻率連續監測。
絕緣材料測試時,控溫系統支持?±1℃精度?的溫度穩定性,適用于陶瓷、硅橡膠等材料的性能評估。
?高溫電極適配性?
采用鉑或鎢鋼電極材料,抗氧化性優異,在500℃環境下可保持接觸電阻波動<5%。
特殊設計的真空吸附裝置避免高溫下樣品與電極間產生氣泡干擾。
二、智能功能特性
?自動化測量與數據分析?
配備?7寸彩色觸控屏?,支持測試電壓(10V-1000V)無極調節,并實時顯示電阻、電流、溫度等參數曲線。
?自適應量程切換?技術可在1×10?Ω至1×101?Ω范圍內自動匹配佳量程,減少人工干預。
?智能算法與數據管理?
通過三電極系統分離體積電流與表面電流,同步計算兩種電阻率,誤差<0.01%。
內置USB接口支持數據導出,配套軟件可生成PDF報告并分析溫度-電阻率變化規律。
三、核心硬件配置
?高精度傳感器?:集成溫濕度傳感器,實時補償環境參數對測試的影響。
?低噪聲信號處理?:采用三同軸屏蔽電纜設計,電磁干擾,確保pA級微電流測量穩定性。
?模塊化電極系統?:支持平板、管狀、柔性材料電極快速更換,適配直徑Φ20-Φ100mm的樣品。
四、典型應用場景
?高溫絕緣材料?:如云母、樹脂基復合材料在200-800℃下的體積電阻率退化分析。
?半導體材料?:硅晶圓在高溫環境(≤900℃)下的導電特性檢測。
?防靜電材料?:防靜電塑料/橡膠制品表面電阻率動態監測(10?-1012Ω范圍)。
五、選型建議
?實驗室級設備?:優先選擇BEST-1000型(符合IEC 62631標準),支持復合材料的全溫域測試。
?工業檢測場景?:具備自動量程切換和抗干擾設計,適合生產線快速檢測。
?科研需求?:系統適配定制化電極和軟件二次開發,滿足特殊材料的深度分析。
注:以上技術參數及選型依據綜合GB/T 31838、IEC 62631等標準要求,需根據實際測試需求匹配電壓量程和溫度范圍。
同電極對表面體積電阻率測試結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極結構、接觸方式和測量原理的差異上,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電極類型差異
?兩探針法 vs 四探針法?
兩探針法測得的電阻包含電極接觸電阻和材料本體電阻,對高阻值材料(如極片)誤差顯著,例如某正極極片測試中兩探針法電阻率高達1444.94Ω·cm,而四探針法僅2.1×10??Ω·cm,差異達6個數量級。
四探針法通過分離電流和電壓電極,有效消除接觸電阻影響,適用于半導體或高導電材料(如鋁箔、銅箔)的測量。
?平行電極 vs 環形電極?
平行電極易受邊緣電場畸變影響,導致表面電阻測量值跳變(如導電填料分布不均的防靜電材料);
環形電極(如三電極系統)通過引入保護電極,屏蔽邊緣泄漏電流,提升體積電阻測量的準確性。
二、電極接觸狀態影響
?接觸壓力與面積?
電極壓力不足(<5MPa)會導致接觸電阻增加,例如極片測試中壓強從5MPa提升至60MPa,電阻率下降約40%;管狀樣品需保證電極覆蓋周長≥90%,否則漏電區域會顯著干擾測量結果。
?導電層處理方式?
覆銅箔電極通過蝕刻法制備時,邊緣平整度優于涂覆導電銀漆(厚度≤50μm),接觸電阻波動可降低50%以上;
納米涂層樣品若未使用真空吸附電極,界面氣泡會使電阻測量值偏差超過20%。
三、電極幾何參數差異
?電極間距與尺寸?
小間距電極(如直徑14mm)對局部缺陷敏感,適合檢測材料均勻性;
大尺寸電極(如φ100mm)可平均化材料內部導電網絡波動,降低測量離散性。
?電極材料匹配性?
測試半導體材料時,鎢鋼電極因功函數匹配性優于銅電極,表面電阻測量誤差可減少15%;
高溫測試中,鉑電極的抗氧化性優于銀電極,長期穩定性提升3倍以上。
四、特殊場景影響
?動態測量干擾?
大容量器件(如變壓器繞組)重復測量時,殘余電荷導致二次測量值虛高,需充分放電后復測;
高濕度環境(RH>60%)下,電極表面氧化或水膜形成會使接觸電阻漂移超過30%。
?復合結構適配性?
層狀復合材料需采用分步加壓電極,同步測量層間接觸電阻(誤差<5%);
柔性材料測試需使用彈性電極,避免剛性電極壓迫導致的微觀結構變形。
總結建議
選擇電極時應優先考慮:
?四探針法?用于高精度半導體/金屬測量;
?三電極系統?用于絕緣材料體積電阻檢測;
?彈性/真空吸附電極?適配柔性/納米材料;
?匹配電極材料?以降低接觸電勢差
同電極對表面體積電阻率測試結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極結構、接觸方式和測量原理的差異上,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電極類型差異
?兩探針法 vs 四探針法?
兩探針法測得的電阻包含電極接觸電阻和材料本體電阻,對高阻值材料(如極片)誤差顯著,例如某正極極片測試中兩探針法電阻率高達1444.94Ω·cm,而四探針法僅2.1×10??Ω·cm,差異達6個數量級。
四探針法通過分離電流和電壓電極,有效消除接觸電阻影響,適用于半導體或高導電材料(如鋁箔、銅箔)的測量。
?平行電極 vs 環形電極?
平行電極易受邊緣電場畸變影響,導致表面電阻測量值跳變(如導電填料分布不均的防靜電材料);
環形電極(如三電極系統)通過引入保護電極,屏蔽邊緣泄漏電流,提升體積電阻測量的準確性。
二、電極接觸狀態影響
?接觸壓力與面積?
電極壓力不足(<5MPa)會導致接觸電阻增加,例如極片測試中壓強從5MPa提升至60MPa,電阻率下降約40%;管狀樣品需保證電極覆蓋周長≥90%,否則漏電區域會顯著干擾測量結果。
?導電層處理方式?
覆銅箔電極通過蝕刻法制備時,邊緣平整度優于涂覆導電銀漆(厚度≤50μm),接觸電阻波動可降低50%以上;
納米涂層樣品若未使用真空吸附電極,界面氣泡會使電阻測量值偏差超過20%。
三、電極幾何參數差異
?電極間距與尺寸?
小間距電極(如直徑14mm)對局部缺陷敏感,適合檢測材料均勻性;
大尺寸電極(如φ100mm)可平均化材料內部導電網絡波動,降低測量離散性。
?電極材料匹配性?
測試半導體材料時,鎢鋼電極因功函數匹配性優于銅電極,表面電阻測量誤差可減少15%;
高溫測試中,鉑電極的抗氧化性優于銀電極,長期穩定性提升3倍以上。
四、特殊場景影響
?動態測量干擾?
大容量器件(如變壓器繞組)重復測量時,殘余電荷導致二次測量值虛高,需充分放電后復測;
高濕度環境(RH>60%)下,電極表面氧化或水膜形成會使接觸電阻漂移超過30%。
?復合結構適配性?
層狀復合材料需采用分步加壓電極,同步測量層間接觸電阻(誤差<5%);
柔性材料測試需使用彈性電極,避免剛性電極壓迫導致的微觀結構變形。
總結建議
選擇電極時應優先考慮:
?四探針法?用于高精度半導體/金屬測量;
?三電極系統?用于絕緣材料體積電阻檢測;
?彈性/真空吸附電極?適配柔性/納米材料;
?匹配電極材料?以降低接觸電勢差
體積電阻率與表面電阻的區別
體積電阻率和表面電阻是材料電學性能的兩個重要參數,但兩者針對的測試對象和應用場景不同。以下是兩者的主要區別:
1. 定義與物理意義
體積電阻率(Volume Resistivity)
體積電阻率是衡量材料內部導電性能的參數,表示單位體積材料對電流的阻礙能力。
體積電阻率反映材料本身的絕緣或導電特性,與材料的成分、結構及溫度密切相關。例如,絕緣塑料的 可達 12次方-16次方,而金屬的 僅為 10的-6}- 10^-4次方 。
表面電阻(Surface Resistance)
表面電阻是衡量材料表面導電性能的參數,表示電流沿材料表面流動時的阻礙能力。
表面電阻受材料表面狀態(如污染、濕度、氧化層)影響顯著,常用于評估材料的防靜電性能或漏電風險。
2. 測量方法與電極配置
體積電阻率測量
電極設計:使用三電極系統(如保護環電極),確保電流僅通過材料內部,避免表面電流干擾。
測試標準:如 ASTM D257、IEC 60093。
適用場景:塊狀固體材料(如塑料、陶瓷、橡膠)的絕緣性能評估。
表面電阻測量
電極設計:采用平行電極或同心環電極,使電流沿材料表面流動。
測試標準:如 ASTM D4496、IEC 61340。
適用場景:薄膜、涂層、紡織品等表面導電性能測試,或防靜電材料的篩選。
3. 應用領域差異
參數
體積電阻率:
核心用途 評估材料內部絕緣
典型應用 電線絕緣層、電子封裝材料、高壓設備
關鍵影響因素 材料成分、溫度、雜質濃度
表面電阻:評估材料表面導電/防靜電性能 導電性
影響因素 表面清潔度、濕度、污染、氧化層
4. 實例對比
絕緣塑料板:
體積電阻率高于15次方,說明內部絕緣性能優異;
表面電阻可能因吸附水分而降低于12次方,表明表面存在微弱導電性。
5. 總結
體積電阻率:表征材料整體的絕緣或導電能力,是材料本征屬性的體現。
表面電阻:反映材料表面的導電特性,易受環境因素和表面狀態影響。
兩者在科研、工業質檢中常需同時測試,以全面評估材料的電學性能(如高壓絕緣材料需高體積電阻率+高表面電阻,而防靜電材料需中等體積電阻率+低表面電阻)。
表面電阻與體積電阻的換算關系
一、基礎定義
?體積電阻率(ρv)?
表示材料單位體積對電流的阻抗,計算公式為:=ρv=Rv?hA
其中:Rv 為體積電阻(Ω),
A 為電極有效面積(m2),
?為材料厚度(m)?。
?表面電阻率(ρs)?
表示材料表面單位面積的阻抗,計算公式為:
=2?ln?(?2/?1)ρs=Rs?ln(d2/d1)2π
其中:Rs 為表面電阻(Ω),
1d1 為測量電極直徑,
2d2 為保護電極內徑(單位需統一)?。
二、換算條件與公式
?薄膜材料的直接關系?
當材料為均勻薄膜時,體積電阻率與表面電阻率可通過厚度 t 關聯:
??=ρs=tρv
即表面電阻率等于體積電阻率除以薄膜厚度(單位需一致)?。?實際應用中的參數要求?
換算需已知材料厚度 t 和電極幾何參數(如 1d1、2d2 或 A)?。
若已知體積電阻Rv,需結合電極面積 A 和厚度 ?h 計算 ρv,再通過厚度 t 轉換為表面電阻率 ρs ?。
三、操作步驟示例
?體積電阻轉表面電阻率?
步驟1:測量體積電阻 Rv,記錄電極面積 A 和材料厚度 ?h ?。
步驟2:計算體積電阻率 =ρv=RvhA ?。
步驟3:若材料為薄膜,直接通過 =ρs=tρv 得到表面電阻率(?=?t=h)?。
?表面電阻轉體積電阻率?
步驟1:測量表面電阻 Rs,記錄電極參數 1d1、2d2 ?。
步驟2:若已知薄膜厚度 t,通過 =ρv=ρs?t 反推體積電阻率?。
四、注意事項
?單位一致性?:確保所有參數(如厚度、面積、電阻值)單位統一(如米、平方米、歐姆)?。
?材料均勻性?:公式僅適用于均勻材料,非均勻材料需額外修正?。
?測量誤差?:電極接觸不良或環境溫濕度變化可能導致換算誤差,建議多次測量取均值?。
通過上述關系和公式,可實現表面電阻與體積電阻的相互換算,但需嚴格遵循測量規范并驗證參數準確性?
表面電阻測試儀校準注意事項
一、校準前準備
?環境控制?
確保校準環境溫度穩定在 ?20-25℃?、濕度控制在 ?40%-60%?,儀器需提前靜置 ?30分鐘以上? 以平衡溫濕度?。
避免在強電磁場、振動或粉塵環境下操作,防止干擾校準精度?。
?工具與設備檢查?
使用覆蓋 ?103-1012Ω? 范圍、精度 ?≥1%? 的標準電阻器,并確保其通過有效期內的認證?。
檢查測試儀電源、電極連接線是否完好,避免接觸不良或破損導致校準誤差?。
二、校準操作注意事項
?調節校準器的操作規范?
校準前需 ?斷電操作?,打開表蓋時避免拉扯內部電路板連。
調節電路板上的 ?三個校準調節器?(溫濕度、阻抗、溫度補償)時,使用專用小螺絲刀,遵循 ?順時針增大數值、逆時針減小? 的原則?。
?校準驗證流程?
連接標準電阻器后,需多次通電對比 ?LCD顯示值? 與標準值差異,每次調節后需 ?斷電再重啟驗證?,避免電路過載?。
校準完成后,需用已知阻值的標準樣品復測,確保誤差在 ?±1%? 范圍內?。
?關鍵操作禁忌?
禁止帶電插拔連接線或調節校準器,防止短路或元件損壞?。
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電極或電路板,操作時佩戴 ?防靜電手套? 以減少干擾?。
三、校準后處理
?儀器恢復與記錄?
校準后需 ?密封表蓋并擰緊螺絲?,防止灰塵或潮氣侵入?。
記錄校準日期、環境參數、標準值及實測數據,便于后續性能追蹤?。
?異常情況處理?
若校準后仍存在明顯偏差,需排查標準電阻器精度或電極接觸問題,必要時聯系專業機構維修?。
長期未使用的儀器需定期 ?充放電維護電池?,避免電量不足影響校準穩定性?。
四、安全與周期管理
?安全防護?:校準過程中遠離高壓電極,測試前確保設備完全放電?。
?校準周期?:建議每 ?6個月? 或按制造商要求定期校準,高頻率使用環境下可縮短至 ?3個月??。
通過規范操作和嚴格遵循上述事項,可有效保障表面電阻測試儀的校準精度及長期可靠性。
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校準指南
一、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校準前準備
?校準工具?
準備標準電阻器(范圍覆蓋103-1012Ω,精度1%)?,高精度溫濕度計及恒溫恒濕環境控制設備?。確認測試儀電量充足,并檢查電極、連接線是否完好?。
?環境設置?
校準環境需保持溫度20-25℃、濕度40%-60%,儀器需靜置至少30分鐘以平衡溫濕度?。
避免強電磁干擾或振動環境?。
二、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校準步驟
?儀器拆裝與連接?
打開測試儀表蓋,避免損壞內部電路板連線?。
將鱷魚夾與香蕉插頭連接,插入儀器對應接口,另一端連接標準電阻器兩端?。
?調節校準點?
定位電路板右下方三個校準調節器:
?頂部調節器?:控制濕度測量校準?;
?中間調節器?:調整阻抗校準?;
?底部調節器?:通過小螺絲刀調節溫度補償?。
調節方向:順時針旋轉為增大數值,逆時針為減小?。
?校準操作?
按下電源開關,對比LCD顯示的溫濕度、電阻值與標準值差異?。
釋放電源開關,微調對應校準調節器,重復通電驗證直至顯示值與標準值一致?。
若需重復校準,需斷電后再調節,避免電路過載?。
三、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校準后驗證與記錄
?功能驗證?
校準完成后,蓋上表蓋并擰緊螺絲,通電檢查儀器是否正常運行?。
使用已知電阻值的標準樣品復測,確保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如±1%)?。
?記錄管理?
填寫校準記錄表,包括校準日期、環境參數、標準值、實測值及操作人員?。
定期跟蹤儀器性能,建議每6個月或按制造商要求進行周期性校準?。
四、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注意事項
操作時佩戴防靜電手套,避免觸碰高壓電極或內部電路?。
校準過程中禁止帶電插拔連接線,防止短路或損壞儀器?。
若校準后仍存在異常偏差,需排查標準電阻器精度或聯系專業機構維修?。
通過規范校準流程,可確保測試儀長期保持測量精度,滿足防靜電材料、電子元件等場景的檢測需求?
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的保養與使用指南
一、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保養要點
?清潔維護?
使用柔軟干布或專用清潔劑擦拭儀器表面和測量區域,避免使用含酸堿的化學溶劑?.清潔后確保儀器完全干燥再存放,防止潮氣損害內部元件?。
?存放環境?
存放在干燥、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避免高溫、高濕或腐蝕性氣體?。
長期不使用時需取出電池,并對儀器進行密封防潮處理?。
?定期校準?
根據制造商建議周期校準,使用標準樣品驗證準確性,或聯系專業人員操作?。
校準后記錄數據,便于追蹤儀器性能變化?。
?電氣與機械檢查?
定期檢查電纜連接是否牢固,避免松動導致數據錯誤或故障?。
關注機械部件(如電極、夾具)的磨損情況,及時更換損壞零件?。
二、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使用規范
?環境控制?
測試環境溫度宜保持穩定(推薦20-25℃),濕度控制在40%-60%?。
避免在強電磁場、振動或電焊作業附近使用,防止干擾測試結果?。
?樣品準備?
確保樣品表面清潔、干燥,無油污、灰塵或褶皺,必要時使用軟布或溫和溶劑清潔?。
樣品尺寸需適配電極要求,薄膜類材料需平整放置,避免接觸不良?。
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操作步驟?
開機后選擇對應模式(體積/表面電阻率),按標準設置電壓(通常數百至數千伏)和測試時間?。
正確連接電極:表面電阻測試時,環形電極需緊密貼合樣品,間距符合規范(如10cm)?。
測試過程中避免觸碰電極或高壓部分,防止觸電或數據偏差?。
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安全與后續處理?
測試前確認被測設備已斷電并完全放電,防止殘余電荷影響結果或引發危險?。
測試結束后先斷開高壓,再關閉電源,清潔電極并記錄數據?。
三、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注意事項
避免碰撞或劇烈震動,運輸時使用防震包裝?。
電池維護:電量不足時及時充電,長期閑置需定期充放電以保持電池活性?。
若測試值異常(如超出10?-10?Ω范圍),需排查環境、樣品或儀器故障,必要時聯系售后?。
通過規范操作和定期維護,可有效延長表面電阻測試儀的使用壽命,并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變壓器紙絕緣電阻測試儀是用于評估變壓器內部紙質絕緣材料性能的專業設備,其測試需遵循特定標準及操作規范。以下是綜合整理的相關技術要點:
?一、儀器技術參數?
?輸出電壓等級?
根據變壓器電壓等級選擇對應測試儀,常見電壓檔位包括500V、1000V、2500V、5000V及10KV。例如:10KV變壓器推薦使用10KV檔位測試儀,以實現高精度測量。支持2500V/5000V/10000V三檔輸出,覆蓋0~400GΩ量程。
?核心功能與精度?
支持吸收比和極化指數測量,吸收比應≥1.3倍以判定絕緣性能。
高精度測量范圍可達0.01MΩ~1000GΩ,支持10KV高壓及極化指數測試。
?便攜性與安全性?
交直流兩用設計,內置可充電池滿足野外作業需求。
配備高壓提示音與防短路保護功能,確保操作安全。
?二、測試操作流程?
?預處理與接線?
斷電并放電:測試前需切斷變壓器電源,并對繞組及外殼進行充分放電。
接線方法:
?高壓側測量?:短接一次繞組(1U、1V、1W)接至“L”端,二次繞組及地短接至“E”端,必要時使用“G”端減少表面泄漏影響。
?低壓側測量?:短接二次繞組(2U、2V、2W、N)接“L”端,一次繞組及地接“E”端。
?測量與記錄?
啟動測試儀(如按VSEL鍵調壓至目標檔位),讀取15秒(R15)和60秒(R60)的絕緣電阻值,計算吸收比。
數據存儲:BEST-380型號支持自動保存測試結果,便于后續分析。
?結果判定?
合格標準:
本次測得絕緣電阻值不低于上次測量值的50%(換算至同溫度)。
吸收比≥1.3(10~30℃環境)。?
?注意事項?
?環境要求?:測試時需確保變壓器周圍無接地物,溫度范圍通常為-20℃~60℃。
?儀器維護?:定期檢查電池容量,避免在低溫或潮濕環境中長期存放。
?安全規范?:高壓啟動時禁止觸碰測試線,測量后需對地放電。
通過以上流程與設備選型,可系統評估變壓器紙絕緣電阻性能,確保設備運行安全。
電壓擊穿測試儀,體積表面電阻率測試儀,介電常數介質損耗測試儀,漏電起痕試驗儀,耐電弧試驗儀,TOC總有機碳分析儀,完整性測試儀,無轉子硫化儀,門尼粘度試驗機,熱變形維卡溫度測定儀,簡支梁沖擊試驗機,毛細管流變儀,橡膠塑料滑動摩擦試驗機,氧指數測定儀,水平垂直燃燒試驗機,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低溫脆性測試儀,拉力試驗機,海綿泡沫壓陷硬度測試儀,海綿泡沫落球回彈測試儀,海綿泡沫壓縮永九變形試驗儀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