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藥研發迎利好 醫藥界“老兵”謀新局 | 新華社
隨著中藥新藥研發被提上重要日程,中藥發展也將迎來新強心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部日前印發《關于加強中醫藥健康服務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促進中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新藥研發;突破中藥新藥發現、中藥質量控制、中藥活性成分制備、新型制劑、安全性評價等瓶頸問題,研發一批創新中藥。
在《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醫藥行業被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對于這一新興的支柱性行業,各級政府不斷出臺鼓勵政策。一些藥企試圖重新開拓這片新藍海并加快市場布局。但也有不少藥企面對行業發展難點望而卻步。如何窺見中醫藥發展的大勢與困惑?作為連續四年蟬聯ZG醫藥工業榜榜首的醫藥界“老兵”,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實踐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
利好襲來 中藥發展迎強心劑
近日,2018年(第35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召開,會議期間揭曉的“2017年度ZG醫藥工業榜”再次引發廣泛關注。據悉,2017年入圍企業榜單的Zdi門檻從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24億元提高至25.6億元。榜顯示,有21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突破了百億規模。其中,揚子江藥業集團連續四年蟬聯榜榜首。
公開資料顯示,創建于1971年的揚子江藥業集團,是一家跨地區、產學研相結合、科工貿一體化的國家大型醫藥企業集團,也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國首批創新型企業。根據其2017年12月底年終工作大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揚子江藥業集團2017年產值、銷售、利稅同比分別增長18.7%、18.65%和18.1%。
值得注意的是,揚子江藥業集團以中醫藥起家,中藥產值占比為25%左右。其中,胃蘇顆粒、蓽鈴胃痛顆粒、神曲消食口服液等消化道疾病用藥,黃芪精口服液等提升免疫力用藥,藍芩口服液、蘇黃ZK膠囊等上呼吸道感染用藥等已經成為市場明星產品。
揚子江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迅猛。數據顯示,從1996到2016年的20年間,中藥產業的增長達到36倍之多。其中,中藥飲片的規模20年間增長了416倍。在《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醫藥行業S次被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
業內人士預計,在“十三五”期間,中藥規模以上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規模收入在2020年預期達15823億元,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中藥企業收入占整體行業比重從29.26%上升到33.26%。
加快研發中藥新藥和打造中藥材健康產業鏈為中醫藥的發展將再次注入強心劑。按照上述《意見》,要以提高中藥資源對中醫藥健康服務的保障水平為目標, 開展中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加強基于臨床價值的中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及中藥材大品種的深度開發,打造中藥材健康產業鏈;以滿足臨床需求、保障臨床用藥質量為核心,突破中藥新藥發現、中藥質量控制、中藥活性成分制備、新型制劑、安全性評價等瓶頸問題,研發一批創新中藥;推動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制劑研發。
逆勢而上 中藥創新久久為功
不容忽視的是,雖然我國日益重視發展中醫藥,但目前中醫藥發展速度相對整個醫藥行業仍然滯后。數據顯示,2017年中成藥的增速僅為8.4%,遠遠落后于醫藥行業12.2%的平均增速。
在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中藥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中藥產業集中度偏低,大型的集約化的集團企業偏少,中藥產業的制造水平不高,藥品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
研發成本高是中藥企業望而卻步的S要原因。據揚子江藥業集團中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姚仲青介紹,目前中藥創新藥單品種研發成本至少需要投入5000萬元到1億元,有效成分創新藥至少需要2億元以上。由于投入大,目前致力于中藥創新的企業并不多,不少藥企的中藥研發團隊在不斷萎縮。
面對醫藥市場的嚴峻形勢,揚子江藥業集團卻選擇逆勢而上。并在2018年(第35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被評為“2018ZG醫藥研發產品線**工業企業”稱號。
據了解,揚子江中藥研究院成立以來,不斷研制新產品。在研中藥創新藥項目10余項,涵蓋心腦血管類、內分泌類、婦科、兒科以及消化系統等。作為行業的先行者和領頭羊,集團研制的一些新藥還有望彌補相關領域的空白。“如ZL帶狀皰疹,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我們研制的創新中藥即將進入III期臨床研究,大概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就能上市。”姚仲青說。
在中藥創新的“硬件”上,智能制造正在成為新的趨勢,而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鳳堂”)正是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致力于實現智能制造。
據了解,龍鳳堂中藥前處理車間擁有全國**條中藥前處理全自動化生產聯動線;中藥提取部分采用國內Zxian極n自動化控制設計,移動投料機器人通過穿梭車行走,實現各投料口移動供料;龍鳳堂二期智能化物流倉儲系統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藥材前處理再運轉至凈藥材庫存儲Z后投料的全自動化系統運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ZG醫學科學院藥植所所長孫曉波認為,中成藥制造工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依靠技術創新,實現中成藥的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加速中成藥規范和標準化的建設。
據悉,龍鳳堂已經獲批國家工信部中藥流程制造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預計龍鳳堂智能制造項目2019年將取得階段性成果并通過驗收。
多方合力 加速崛起值得期待
中藥和西藥的理論體系不同,ZL方法不同,適用病癥不同,中西藥相互補充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西藥而言,中醫藥發展面臨更多難點,亟須各方合力,加快打通多個腸梗阻。
研發難度大是其一。中藥產品從研發到上市周期非常長,甚至可以長達15年到20年,投入時間和成本很高,并不比化學藥物創新藥少。“比如,目前我們正在研制的內分泌用藥、糖尿病用藥等,就面臨極其巨大的研發難度,痛風類疾病截至目前還沒有找到有確切LX的產品,我們也正在努力。”姚仲青表示,在發展中藥過程中,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據介紹,2017年,揚子江藥業中藥智能制造、中藥研發與產業化等重大項目獲批科技扶持資金數千萬元。
產品研發過程中,各方緊密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同樣關鍵。“高校人才集中、注重基礎研究,我們則注重應用研究,產業化則必須依靠企業。”姚仲青說。
中藥行業在醫藥行業市場中仍然受到一些約束和限制。姚仲青坦言,中藥研發成本不低,卻很難進入醫保目錄,不少地方還將其作為輔助用藥,不利于中醫藥創新和推廣。“我們希望擴大生產規模,但是目前的國家醫保政策和各地招標政策,對于中藥擴大份額依然有限制。此前由于LX不確切等問題,許多中藥不能列入ZL性藥物,而是列入輔助用藥。未來政策上應該更有針對性,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姚仲青呼吁。
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中醫藥企業還要不斷打造自身功力,從藥材質量、生產技術等多方面不斷提升。
傳統中藥在藥材種植和生產環節的質量管控問題經常遭到詬病。有專家直言,不少野生中藥材資源枯竭,一些藥企或藥農大量人工種植中藥材,存在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現象,導致中藥材品質和質量下降,影響了中醫的臨床LX。
為了對藥材質量進行源頭把控,截至2017年年底,龍鳳堂已在全國9個省市的道地藥材產區開發10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總占地面積50000畝。
不少專家還表示,除了加強優質道地藥材基地建設之外,還應建立智能化物聯網監督平臺和中藥材生產銷售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
“有人認為中藥產業不好做,我們卻認為中藥產業仍然是朝陽產業,”在姚仲青看來,未來隨著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將賦予中藥產業新的生命力。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驚濤之中謀遠略,雙循環中開新局
- 地緣沖突延宕,全球格局激蕩。 作為國內高端科學儀器龍頭企業,聚光科技始終以國家戰略為錨點,內以自主可控技術夯實根基,外以可靠交付拓展合作,打通“中國智造”的雙循環通路,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
-
- 創新無 界,2024天津醫藥生物博覽會等你來
-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一場名為“創新無 界,2024天津醫藥生物博覽會”的盛會將在國 家會展中心(天津)盛大舉行。
-
- 國家醫保局調整創新要定價政策 創新醫療器械迎發展曙光
- 國家醫保局宣布調整創新醫療器械價格政策,給創新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帶來希望。 新的政策調整將有利于促進創新醫療器械的研發和應用,擴大其在醫保目錄中的覆蓋范圍。
-
- 智匯CXO領袖·擘畫產業新局 | 2025醫藥創新樞紐峰會暨掌門人戰略對話會
- 在醫藥健康產業全球價值鏈加速變革與中國醫藥創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交匯期,作為串聯醫藥研發、生產及商業化全鏈
-
- 我國新批準設立生命健康領域國家標準物質 醫療器械又迎發展新局?
- 新批準的生命健康領域國家標準物質的設立,將為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隨著醫療器械標準化工作的不斷推進,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統計,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了約700
-
- 九部門聯合發文!科技服務業迎政策利好
- 5 月 19 日,工信部消息顯示,經國務院同意,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 安捷倫與新領先醫藥科技共建創新研究實驗室
- 與新領先的合作成為安捷倫的里程碑,安捷倫期冀借助先進的方案,助力CXO 制藥公司更快地完成創新藥物研發周期所需的流程,所涉流程包括化合物、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
-
- 能源局開展“十四五”第一批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認定工作
- 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開展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包括國家能源研發中心和國家能源重點實驗室)的認定工作。
-
- 通用航空裝備應用創新實施方案出爐 低空經濟迎重大利好儀器行業如何抓住民用航空風口?
- 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 建議加快城市航空交通示范應用。 適應未來城市航空交通需求。
-
- 2025中國高端醫療器械迎政策東風:創新加速,監管升級,企業如何破局?
- 政策將加速行業兩極分化”,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未來3年,能夠整合醫院需求、快速迭代技術的企業將崛起,而依賴仿制的小廠面臨淘汰。
-
- 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迎利好!上海推行 “免現場核查” 政策
- 7 月 15 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為上海善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頒發了 “免于現場核查” 的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這是該政策在上海落地后發出的首張證件。?
-
- 明華電子入鏡新華社重磅紀錄片《領航新征程》
- 明華電子入鏡新華社重磅紀錄片《領航新征程》
-
- 政策利好!上海中試平臺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落地 儀器行業煥新綻放
- 隨著《上海市中試平臺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全面推進,儀器行業正迎來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應用的多維度結構性機遇。
-
- 新華社@合肥“量子大街”:讓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
- 云飛路兩側分布著數十家量子科技產業鏈企業,一批量子領域尖 端科技產業成果在這里問世,因此這條路也被人們稱為“量子大街”。
-
- 政策利好!2000億特別國債力挺設備更新 儀器行業迎機遇
- 今年 2000 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設備更新資金中,首批 1730 億元已覆蓋 16 個領域 7500 個項目,第二批正推進審核。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