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日本首臺封閉管MFX誕生(濱松搞的
步入20世紀90年代,X射線檢測系統如雨后春筍般在全球各地涌現,其核心——X射線源,也悄然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圖2 80kV 封閉管 MFX L6731
圖3 130kV 封閉管 MFX L9181
圖4 160kV 開放管 MFX L8321-01
圖5 150kV 封閉管 MFX L12161-07
圖6 180 kV MFX L14351-02
鑒于濱松光子在MFX研發上的那股子“拼命”勁兒,MFX產品終于在2002年第十五屆《中日新聞》產業技術獎中大放異彩,一舉奪得《中日新聞》獎,這可是日本中部工業界的“奧斯卡”!而到了2010年,L10711開放型MFX更是憑借那0.25微米的最小分辨率,成功拿下國際光學與光電子學會(SPIE)的棱鏡獎(Prism Award),簡直是給“細節控”們送上了一枚大大的勛章。
小編傳送門
濱松70周年歷史分享
40年!MSLM如何變身為700W藍寶石SLM
濱松中央研究所誕生的故事
濱松與光電倍增管的兩三事(不是助力諾獎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1993年,日本首臺封閉管MFX誕生(濱松搞的
- MFX歷史故事
-
- 濱松中央研究所誕生的故事
- 濱松歷史
-
- 濱松光子的相機研發史:ORCA系列與qCMOS的誕生(下)
- 相機歷史(下)
-
- 諾貝爾獎者:濱松眼里的光子技術
- 小柴教授因這使用了濱松光電倍增管而完成的實驗被授予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5年,另一項諾貝爾獎被授予小柴教授的繼任者梶田隆章.
-
- 不為人知的島津小故事系列|日本第 一臺GC的誕生
- 日本的第 一臺GC(氣相色譜儀)也是在這樣的創新精神下誕生的,讓我們一起回到20世紀50年代,了解一下GC誕生的故事吧。
-
- 量子點研究及濱松解決方案
- 量子點是一類納米顆粒,其中電子的能級呈現量子化、不連續的狀態。當能級之間的能量差別對應可見到近紅外的光子能量時,一些量子點就可以被光或者電能激發,發出可見到近紅外的熒光。
-
- 濱松中國2024夏休通知
- 放假
-
- 濱松:行“專業公司”應行之事
- 歷史故事
-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