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應用是解決當前儲能行業發展問題的鑰匙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穩妥推進碳峰碳中和,加快新型電力體系建設。 儲能作為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輔助電網調峰調頻、輔助調峰填谷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整個電力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儲能產業發展面臨成本高、安全風險高、利用率低等問題。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儲能行業發展面臨的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儲能產業發展面臨成本高、安全風險高等問題。
高成本是儲能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儲能電站的成本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 建設成本包括設備成本、建設成本、土地成本等。運營成本包括運維成本、人工成本、充電成本等。其中,設備成本中的電池成本和運營成本中的運維成本是最大的。 新能源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加大了原材料供應壓力,推高了電池價格。 電池成本占儲能電站成本一半以上,導致儲能電站建設成本上升。 同時,不少儲能電站采用人工巡檢和運維模式,相關運維成本占儲能電站總成本的30%以上。
安全問題是影響儲能行業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發生多起儲能電池爆炸、火災事件。 隨著儲能裝機容量的擴大、電池單體數量的增加,以及共享儲能、云儲能等新型儲能形態的出現,儲能行業面臨更多的安全問題和挑戰,安全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儲能系統整體利用率較低。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22年發布的《新能源配儲運行研究報告》,我國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數為12.2%。 其中,新能源配儲利用系數僅為6.1%,火電廠配儲利用系數為15.3%,網側儲能利用系數為14.8%,用戶利用系數為14.8%。側儲能為28.3%。
數字化、智能化是解決儲能行業發展問題的重要手段
現有的儲能系統本質上是模擬系統。 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實現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融合,為儲能行業發展面臨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
利用數字技術可以降低儲能系統成本。 通過建立可重構的電池網絡,儲能系統可以實現對電池的靈活精細控制,提高有效容量,延長循環壽命,并顯著降低電池成本。 依托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按需使用集中式或分布式共享儲能資源,根據使用需求支付服務費用,共享儲能設備的投資、安裝、維護等。儲能設備。 成本,從而減少每個用戶的相關費用以及社會整體的資源投入。 在運維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傳統的人工運維模式升級為智能運維模式。 一旦發生故障,運維人員可以立即通過在線操作完成對故障電池模塊的檢測和單獨隔離。 無需人工檢查或完全關閉系統,降低運維成本。
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水平。 數字儲能系統可以通過電池的可控并聯減少熱量損失,通過電池之間的動態重組防止熱量積累,降低電池失效的概率; 一旦發生故障,可以控制可重構電池網絡開關的通斷。 實現電池毫秒級拓撲重構和微秒級故障隔離,避免電池熱失控,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水平。 構建數據采集系統,準確采集電池電壓、電流、電阻等數據以及電站運行數據,可以增強儲能系統的感知能力。 構建電池管理系統來存儲、處理和分析電池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電池的健康狀態、一致性狀態、荷電狀態和剩余壽命。 在此基礎上,開展電站及設備的狀態分析和預警。 ,可有效提高安全防護水平。
利用數字技術可以提高儲能系統的整體利用效率。 2014年,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能源戰略與運營研究中心提出“云儲能”概念。 2018年,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提出“共享儲能”概念。 目前,相關模式已在多個地區推廣應用。 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是支撐“共享儲能”、“云儲能”等新模式的底層技術。 可以整合分散的儲能資源,實現儲能資源跨時間、跨空間的共享和重復利用,幫助盤活儲能資源。 閑置儲能資源提高儲能設備利用率。
數據采集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可以高效采集數據,增強數據存儲、計算和分析能力,實現智能診斷等功能。 以物聯網、區塊鏈等為“技術基礎”,依托“云-邊-端”的物聯網架構,構建儲能云平臺,可對儲能系統進行大規模協同管理實現了可以提高響應速度,保證儲能系統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同時,依托數字化技術可以優化儲能電站的散熱管理、配電等功能,降低儲能電站的能耗和電能的二次損耗,提高運行效率。
加速儲能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需要多方合作
我國儲能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整體水平還較低。 加快儲能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需要多方協作、共同努力。
理論層面,學術界需加強儲能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相關基礎理論研究和機理分析,開展提高電池基礎數據采集精度、同頻處理等問題的研究信息能源、數字儲能交易機制和運營模式。
政策層面,政府部門需要出臺更有針對性、更細化的激勵政策,通過示范項目、優惠政策等方式支持儲能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積極推廣數字化儲能電站、智能化儲能電站等新模式。運維、“共享儲能”、“云儲能”。
市場層面,相關企業需要積極探索各類數字化技術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場景,解決數據不互聯、標準不統一造成的“信息孤島”等問題,打造數字化儲能管理平臺。多種功能。 打造智能化、全場景、系統化服務,為各類用戶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務。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應用是解決當前儲能行業發展問題的鑰匙
-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穩妥推進碳峰碳中和,加快新型電力體系建設。 儲能作為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輔助電網調峰調頻、輔助調峰填谷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整個電力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儲能產業發展面臨成本高、安全風險高、利用率低等問題。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
-
- 攜手CIPM藥機展 | 聚焦制藥行業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
- 7月29日,梅特勒托利多將攜手CIPM藥機展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分享“制藥實驗室與生產中儀器設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
- 生態環境部發布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突出問題的通知
- 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十四五”VOCs減排目標順利完成,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國家能源局支持多種儲能形式聯合發展 儀器行業如何跟隨儲能發展?
- 合理利用新能源存儲調度業務,儲能調控資源,積極支持新能源+儲能、聚合儲能、光儲充一體化等聯合部署模式發展,優先開展新能源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充分發揮各類能源的價值存儲來源。
-
- 全國政協聚焦人工智能發展問題 儀器行業智能化發展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 全國政協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動為儀器行業提供了戰略指引,但需在技術自主性、生態協同性與世界治理能力上持續發力,以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
- 高效量子點太陽能面世電池儲能再添利器 儀器行業如何跟上儲能發展?
- 儀器儀表行業作為儲能技術的重要支撐,需要緊跟儲能發展步伐,不斷提升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 首先,儀器儀表行業可以加大對高效量子點太陽能技術研發的投入
-
- 實現行業數字化,彌補技能差距 | Enersight平臺助力解決制造業專業工人短缺問題
- 實現行業數字化,彌補技能差距 | Enersight平臺助力解決制造業專業工人短缺問題
-
- 光伏發電所帶來“自給自足”的前景,以及我國儲能和相關儀器儀表行業的未來
- 隨著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出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壓力。 在所有清潔能源中,光伏技術有望成為最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中國的光伏產業技術世界領先,我們的產業化技術也是最好的。” 近日,在浦東新區第十屆學術年會暨全球光伏與儲能行業最具前瞻性的前沿技術學術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 特斯拉上海超級儲能工廠下月開工 新能源電池儲能發展給儀器行業帶來哪些機遇?
- 新能源電池的生產與檢測對高精度儀器設備有著極高的需求。特斯拉所需的鋰電池,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嚴格的質量控制與性能測試,這包括但不限于對電池的容量、內阻、壽命以及安全性等參數進行精確測量。
-
- 上海加速研究儲能整體發展方案 儲能良好發展哪些儀器最為關鍵?
- 電化學阻抗譜儀則用于深入分析儲能器件的電化學行為。它可以精確測量電池或其他電化學設備在不同頻率下的阻抗,幫助研究人員理解其內部反應機制,優化電池材料和結構設計,從而提高儲能系統的整體性能。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189-cn.com)。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資訊
- 四位院士共聚2025上海生物發酵系列大展,暢談前沿熱點,免費報名!
- LI-COR亮相AOGS2025,展示前沿生態系統監測技術
- 贏洲科技儀景通vanta二代手持光譜儀—— 品質與服務的雙重保障!
- 菌菌大促微生物質控4折福利最后沖刺!
- 邀請函丨2025第9屆亞太潔凈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 拯救科研枯燥,Gilson實驗搭子大賽來咯!千元豪禮等你來拿!
- 水質檢測儀_紡織行業_紡織污水廠的COD實時檢測
- 新諾儀器戰略合作單位—— ACPPE 2025上海國際高端技術陶瓷粉體、制品及裝備展覽會
- ADLM 2025高光時刻:天隆&科華同心攜手,以創新產品共拓國際市場
- 客戶案例丨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實驗中心生物毒性檢測儀實戰培訓指南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