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評論(1條)
-
- wlt636 2012-08-15 00:00:00
- 核)反應堆 (nuclear) reactor 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的裝置。 指任何含有其核燃料按此種方式布置的結構,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 注釋: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聚變堆、裂變聚變混合堆,但一般情況下僅指裂變堆。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煽刂屏炎冩準椒磻难b置。 編輯本段核反應堆原理 核反應堆原理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組成。當鈾235的原子核受到外來中子轟擊時,一個原子核會吸收一個中子分裂成兩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2—3個中子。這裂變產生的中子又去轟擊另外的鈾235原子核,引起新的裂變。如此持續進行就是裂變的鏈式反應。鏈式反應產生大量熱能。用循環水(或其他物質)帶走熱量才能避免反應堆因過熱燒毀。導出的熱量可以使水變成水蒸氣,推動氣輪機發電。由此可知,核反應堆Z基本的組成是裂變原子核+熱載體。但是只有這兩項是不能工作的。因為,高速中子會大量飛散,這就需要使中子減速增加與原子核碰撞的機會;核反應堆要依人的意愿決定工作狀態,這就要有控制設施;鈾及裂變產物都有強放射性,會對人造成傷害,因此必須有可靠的防護措施。綜上所述,核反應堆的合理結構應該是:核燃料+慢化劑+熱載體+控制設施+防護裝置。 還需要說明的是,鈾礦石不能直接做核燃料。鈾礦石要經過精選、碾碎、酸浸、濃縮等程序,制成有一定鈾含量、一定幾何形狀的鈾棒才能參與反應堆工作。 編輯本段神秘面紗 20億年前,十幾座天然核反應堆神秘啟動,穩定地輸出能量,并安全運轉了幾十萬年之久。 核反應堆 為什么它們沒有在爆炸中自我摧毀?是誰保證了這些核反應的安全運行?莫非它們真的如世間的傳言那樣,是外星人造訪的證據,或者是上一代文明的杰作?通過對遺跡抽絲剝繭地分析,遠古核反應堆的真相正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在我們面前。 1972年5月,法國一座核燃料處理廠的一名工人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時他正對一塊鈾礦石進行常規分析,這塊礦石采自一座看似普通的鈾礦。與所有的天然鈾礦一樣,該礦石含有3種鈾同位素──換句話說,其中的鈾元素以3種不同的形態存在,它們的原子量各不相同:含量Z豐富的是鈾238;Z稀少的是鈾234;而令人們垂涎三尺,能夠維持核鏈式反應(chain reaction)的同位素,則是鈾235。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甚至在月球上或隕石中,鈾235同位素的原子數量在鈾元素總量中占據的比例始終都是0.720%。不過,在這些采自非洲加蓬的礦石樣品中,鈾235的含量僅有0.717%!盡管差異如此細微,卻引起了法國科學家的警惕,這其中一定發生過某種怪事。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從該礦采來的一部分礦石中,鈾235嚴重缺斤短兩:大約有200千克不翼而飛——足夠制造6枚原。 接連幾周,法國原子能委員會(French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簡寫為CEA)的專家們都困惑不已。直到有人突然想起19年前的一個理論預言,大家才恍然大悟。195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喬治·W·韋瑟里爾(George W. Wetherill)和芝加哥大學的馬克·G·英格拉姆(Mark G. Inghram)指出,一些鈾礦礦脈可能曾經形成過天然的核裂變反應堆,這個觀點很快便流行起來。其后不久,美國阿肯色大學的一位化學家黑田和夫(Paul K. Kuroda)計算出了鈾礦自發產生“自持裂變反應”(self-sustained fission)的條件。所謂自持裂變反應,即可以自發維持下去的核裂變反應,是從一個偶然闖入的中子開始的:它會誘使一個鈾235原子核發生分裂,裂變產生更多的中子,又會引發其他原子核繼續分裂,如此循環下去,形成連鎖反應。 黑田和夫認為,自持裂變反應能夠發生的diyi個條件就是,鈾礦礦脈的大小必須超過誘發裂變的中子在礦石中穿行的平均距離,也就是0.67米左右。這個條件可以保證,裂變的原子核釋放的中子在逃離礦脈之前,就能被其他鈾原子核吸收。 第二個必要條件是,鈾235必須足夠豐富。今天,即使是儲量Z大、濃度Z高的鈾礦礦脈也無法成為一座核反應堆,因為鈾235的濃度過低,甚至連1%都不到。不過這種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它的衰變速率比鈾238快大約6倍,因此在久遠的過去,這種更容易衰變的同位素所占的比例肯定高得多。例如,20億年前奧克羅鈾礦脈形成的時候,鈾235所占的比例接近3%,與現在大多數核電站中使用的、人工提純的濃縮鈾燃料的濃度大致相當。 第三個重要因素是,必須存在某種中子“慢化劑”(moderator),減慢鈾原子核裂變時釋放的中子的運動速度,從而使這些中子在誘使鈾原子核分裂時,更加得心應手。Z終,礦脈中不能出現大量的硼、鋰或其他“毒素”,這些元素會吸收中子,因此可以令任何核裂變反應戛然而止。 Z終,研究人員在奧克羅和鄰近的奧克羅班多地區的鈾礦中,確定了16個相互分離的區域——20億年前,那里的真實環境,居然與黑田和夫描繪的大致情況驚人地相似。盡管這些區域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全部辨認出來,但是遠古核反應堆運轉過程的種種細節,直到Z近才被我和同事徹底揭開。 輕元素提供證據 重元素分裂產生的輕元素提供了確鑿無疑的證據:奧克羅鈾礦在20億年前確實發生過自持核裂變反應,而且持續時間長達數十萬年。 奧克羅的鈾異常情況被發現之后不久,物理學家就確定,天然的裂變反應導致了鈾235的損耗。一個重原子核一分為二時,會產生較輕的新元素。找到這些元素,就等于找到了核裂變確鑿無疑的證據。事實證明,這些分裂產物的含量如此之高,因此除了核鏈式反應以外,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解釋。這場鏈式反應很像1942年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及其同事所做的那場演示(當時他們建成了世界上diyi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反應堆),反應全靠自己的力量維持運轉,只是時間上提早了20億年。 如此令人震驚的發現公布后不久,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便開始研究這些天然核反應堆的證據,并在1975年加蓬首都利伯維爾的一次特別會議上,分享了他們關于“奧克羅現象”的研究成果。第二年,代表美國出席那次會議的喬治·A·考恩(George A. Cowan,順便提及,他是美國的圣菲研究所的創建者之一,至今仍是該研究所的成員)為《科學美國人》撰寫了一篇文章(參見1976年7月號喬治·A·考恩所著《天然核裂變反應堆》一文),文中他講解了當時的科學家對這些遠古核反應堆運行原理的猜測。 比如,考恩描述了钚239的形成過程——數量更加豐富的鈾238捕獲了鈾235裂變釋放的一些中子,轉變為鈾239,然后再釋放出兩個電子,轉化成钚239。在奧克羅鈾礦中,曾經產生過超過兩噸的钚239。不過這種同位素后來幾乎全都消失了(主要是通過天然的放射性衰變,钚239的半衰期為2.4萬年),一些钚自身也經歷了裂變,它所特有的裂變產物證明了這一點。這些輕元素豐富的含量讓科學家推測,裂變反應一定持續了幾十萬年之久。根據鈾235消耗的數量,他們計算出了反應堆釋放的總能量,大概相當于1,500萬千瓦的機器運轉一整年所消耗的能量;再結合一些其他的證據,就能推算出反應堆的平均輸出功率:不超過100千瓦,足夠維持幾十只烤箱的運作。 十幾座天然反應堆自發工作,并維持著適度的功率輸出,運轉了大約幾十萬年之久,這確實令人驚嘆。為什么這些礦脈沒有發生爆炸,沒有在核鏈式反應啟動后立即自我摧毀?是什么機制使它們擁有了必不可少的自我調節能力?這些反應堆是穩定運轉,還是間歇式發作?自奧克羅現象Z初發現以來,這些問題遲遲得不到解答。實際上,Z后一個問題困擾了人們長達30年之久,直到我和我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的同事檢測了一塊來自這個神秘非洲鈾礦的礦石之后,謎底才被逐漸揭開。 惰性氣體揭露謎底 在奧克羅反應堆遺跡中,氙同位素的構成比例出現異常。找出這種異常的根源,就能揭開遠古核反應堆的運作之謎。 Z近,我們對奧克羅的一個反應堆遺跡進行了研究,ZD集中在對氙氣的分析方面。氙是一種較重的惰性氣體(inert gas),可以被礦物封存數十億年之久。氙有9種穩定同位素,由不同的核反應過程產生,含量各不相同。作為一種惰性氣體,它很難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學鍵,因此很容易將它們提純,進行同位素分析。氙的含量非常稀少,科學家可以用它來探測和追溯核反應,甚至用來研究那些發生于太陽系形成之前的、原始隕石之中的核反應。 分析氙的同位素成分需要一臺質譜儀(mass spectrometer),它可以根據原子量(atomic weight)的不同而分離出不同的原子。我有幸可以使用一臺極其精確的氙質譜儀,那是我在華盛頓大學的同事查爾斯·M·霍恩貝格(Charles M. Hohenberg)制造的。不過在使用他的儀器之前,我們必須先把氙氣從樣品中提取出來。通常,科學家只須將寄主礦物加熱到它的熔點以上,巖石就會失去晶體結構,無法再保留內部儲藏的氙氣。為了獲得更多關于這種氣體起源和封存過程的信息,我們采取了一種更加精巧的方法——激光萃取法(laser extraction),它可以有針對性地從礦物樣品的個別顆粒中釋放出氙氣,而不會觸碰周圍其他的部分。 我們可以利用的唯yi一塊奧克羅礦石碎塊僅有1毫米厚、4毫米寬,我們把這種技術應用到碎塊上的許多微小斑點之上。當然,我們首先需要決定將激光束聚焦到什么位置。在這方面,我和霍恩貝格得到了同事奧爾加·普拉夫迪夫切娃(Olga Pravdivtseva)的鼎力相助,她為我們的樣本拍攝了一張詳盡的X射線照片,識別出了候選的礦物。每次萃取之后,我們都會將得到的氣體提純,然后把氙氣放入霍恩貝格的質譜儀中,儀器會顯示出每一種同位素的原子數目。 氙氣出現的位置令我們大吃一驚,它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大量分布在富含鈾元素的礦物顆粒之中,儲藏氙氣數量Z多的竟然是根本不含鈾元素的磷酸鋁顆粒。非常明顯,在目前發現的所有天然礦物之中,這些顆粒中的氙濃度是Z高的。第二個令人驚訝之處在于,與通常由核反應產生的氣體相比,萃取出來的氣體在同位素組成上有顯著的不同。核裂變一定會產生氙136和氙134,但在奧克羅礦石中,這兩種同位素似乎缺失嚴重,而其他較輕的氙同位素含量則變化不大。 同位素構成比例上的這種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呢?化學反應無法提供答案,因為所有同位素的化學性質都完全相同。那么核反應,比如說中子俘獲過程(neutron capture),能不能給出解釋呢?經過仔細分析,我和同事們把這種可能性也排除了。我們還考慮過不同同位素的物理分選過程:較重的原子移動速度比較輕的原子稍慢一些,有時它們就會相互分離開來。鈾濃縮裝置就是利用這個過程來生產反應堆燃料的,不過需要相當高的技術水平才能建造出這樣的工業設備。即使自然界能夠奇跡般地在微觀尺度上創造出類似的“裝置”,仍然無法解釋我們所研究的磷酸鋁顆粒中混合在一起的氙同位素比例。舉例來說,如果確實發生過物理分選的話,考慮到現有的氙132的含量,氙136(比氙132重4個原子質量單位)的缺失,應該是氙134(比氙132重2個原子質量單位)的兩倍。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看到那樣的模式。 絞盡腦汁之后,我們終于想通了產生氙同位素構成比例異常的原因。我們所測量的所有氙同位素都不是鈾裂變的直接產物。相反,它們是放射性碘同位素衰變的產物,碘則由放射性碲衰變而來,而碲又由別的元素衰變產生,這是一個的核反應序列,Z終的產物才是穩定的氙氣。 我們的突破點在于,我們意識到奧克羅樣品中不同的氙同位素產生于不同的時期,它們所遵循的時間表由它們的母元素碘和再上一代的元素碲的半衰期所決定。某種特定的放射性前體(precursor,即一系列反應過程的中間產物)存在的時間越長,它們形成氙的過程就被拖延得越久。例如,在奧克羅的自持裂變反應開始后,氙136僅過了大約1分鐘就開始生成;一個小時后,稍輕一些的穩定同位素氙134出現;接下來,在裂變開始的若干天后,氙132和氙131登場亮相;Z終,幾百萬年之后,氙129才得以形成——此時,核鏈式反應早已停止很久了。 如果奧克羅礦脈一直處于封閉狀態,那么在它的天然反應堆運轉期間積聚起來的氙氣,就會保持核裂變所產生的正常同位素比例,并一直保存至今。但是,科學家沒有理由認為,這個系統會是封閉的。實際上,有充分的原因讓人猜想,它不是封閉的。奧克羅反應堆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自行調節核反應,這個簡單的事實提供了間接的證據。Z可能的調節機制與地下水的活動有關:當溫度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水會被煮沸蒸發掉。水在核鏈式反應中起到了中子慢化劑的作用,如果水不見了,核鏈式反應就會暫時停止。只有當溫度下降,足夠的地下水再次滲入之后,反應區域才會繼續開始發生裂變。 這種關于奧克羅反應堆如何運轉的說法強調了兩個要點:diyi,核反應很可能以某種方式時斷時續地發生;第二,必定有大量的水流過這些巖石——足夠沖洗掉一些氙的前體,比如可溶于水的碲和碘。水的存在有助于解釋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多數氙現在留存于磷酸鋁顆粒中,而沒有出現在富含鈾元素的礦物里——要知道,裂變反應Z初是在這里生成那些放射性前體的。氙氣不會簡單地從一組早已存在的礦物中遷移到另一組礦物里——在奧克羅反應堆開始運轉之前,磷酸鋁礦物很可能還不存在。實際上,那些磷酸鋁顆??赡苁蔷偷匦纬傻?,一旦被核反應加熱的水冷卻到300℃左右,磷酸鋁顆粒就會形成。 在奧克羅反應堆運轉的每個活躍期和隨后溫度仍然很高的一段時間里,大量的氙氣(包括形成速度相對較快的氙136和氙134)會被趕走。等到反應堆冷卻時,半衰期更長的氙前體(也就是Z后會產生目前含量比較豐富的氙132、氙131和氙129的放射性前體)則會優先與正在形成的磷酸鋁顆粒結合起來。隨著更多的水回到反應區域,中子被適當地慢化,裂變反應再度恢復,使這種加熱和冷卻的循環周而復始地重復下去。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我們所觀察到的、奇特的氙同位素構成比例
-
贊(20)
回復(0)
熱門問答
- 反應堆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12-08-14 16:40:59
460
1
- 變壓器的相關知識
- 請問三相變壓器的容量是怎么確定的?容量和功率有什么聯系?一般的110KV和6KV的變壓器容量范圍是多少?
2013-11-29 02:04:05
620
2
- 化學發光的相關知識
2018-12-03 13:17:53
214
0
- 鋰電池的相關知識
2018-11-18 03:41:54
371
0
- 注塑模具的熱平衡控制注塑機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18-12-01 19:17:52
371
0
- 微型比色皿的相關知識?
2012-10-22 09:07:50
278
1
- 大氣化學的相關知識
2018-11-23 07:52:12
265
0
- 農用氨基酸相關知識?
- 生產、種類、性質等.
2013-04-01 08:31:14
415
2
- 血氧飽和度的相關知識
2015-07-07 17:41:21
394
1
- 請教一下液相色譜柱的相關知識!
- Z近在測定黃連的含量,需要用到丙基酰胺鍵和硅膠為填充劑的色譜柱,請問那位知道其英文縮寫?或者有具體品牌的型號貨相關的色譜柱的英文簡寫,謝謝!
2011-03-07 00:08:55
325
2
- 關于車汽油的相關知識
- 濰油汽油柴油還有#93#92什么樣的車應該用什么油?... 濰油 汽油 柴油 還有#93 #92 什么樣的車應該用什么油? 展開
2012-09-21 05:10:09
417
1
- 護眼知識有哪些?
- 近視了... 近視了 展開
2018-11-15 12:14:38
376
0
- 關于超導體和納米材料的相關知識
- 急!?。。。。。。。。。。。。。。。。。。。。。。?!
2010-01-16 14:26:14
356
2
- 護理學血氧飽和度相關知識
2015-07-07 19:49:24
395
2
- 用火的安全知識有哪些?
2018-02-12 10:04:41
374
1
- 平面設計的相關軟件有哪些?
2018-04-09 13:13:41
351
1
- 平面設計的相關軟件有哪些
- 我想知道平面設計所用的相關軟件有哪些還請高手解答``越多越好... 我想知道平面設計所用的相關軟件有哪些 還請高手解答`` 越多越好 展開
2014-01-20 02:31:02
471
5
- 誰能介紹幾本液壓知識相關的書籍?
2013-07-01 14:13:48
422
1
- 誰能說一些納米材料和超導體的相關知識???
2007-01-10 19:10:07
400
2
8月突出貢獻榜
推薦主頁
最新話題
-
- #618 儀器設備促銷盛宴#
- 真菌毒素檢測儀應用場景主要檢測糧油谷物及飼料...真菌毒素檢測儀應用場景主要檢測糧油谷物及飼料中真菌毒素含量,包括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伏馬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等等,檢測樣品涵蓋糧食谷物(大米、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等)及其制品、飼料及其原料、食用油脂、牛奶及其制品等;產品適用于地方糧庫、谷物生產企業、飼料廠、各類畜牧養殖企業、面粉廠、食品加工廠、第三方檢測機構及各級監管部門
- 便攜式COD測定儀技術參數檢測項目:COD;...便攜式COD測定儀技術參數檢測項目:COD;檢測量程:10-15000mg/L(分段);檢測方法:水質化學需氧量快速檢測法參考標準:HJ/T399-2007; 比色方式:預制比色試管16mm;比色皿50mm(含)以下;操作系統:安卓智能操作系統;屏幕顯示:8英寸高清觸摸屏,1024*768分辨率;示值誤差:≤±5%;重復性:<0.5%;穩定性:<0.5%;分辨率:0.001;光學穩定性:≤±0.001Abs/20分鐘(10萬小時壽命);自動校準:儀器具有自動校準功能;打印方式:微型熱敏打印機;操作視頻:≥4個項目的操作步驟演示視頻;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